孔融微微颔首,回应道:“玄德公心怀仁德,能识大体,融虽不才,愿为天下安宁,尽绵薄之力。”
随着一声令下,刘备和孔融共同签署了联合出兵的盟约。帐外,张飞、糜竺、糜芳、简雍、孙乾等将领早已整装待发,士气高昂。
孔融,一代名儒,忠义之士,面对曹操的专权跋扈,毅然举起讨伐大旗。檄文传遍四方,字字如刀,直指曹操心肺:“曹操,窃国之贼也,篡汉之心路人皆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特此昭告天下,共讨此贼,人人得而诛之!”
消息传至曹操耳中,他顿时气得须发皆张,脸色铁青。那长期困扰他的头痛病,仿佛也趁机发作,痛得他难以自持。曹操握紧拳头,猛地一捶案几,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一旁的谋士程昱见状,眉头微皱,轻声劝解道:“曹公何必动怒?孔融此举,不过是为了彰显其忠义之名。曹公何不借此机会,顺应天意,称王以定天下?”
曹操闻言,眼神一愣,随即反问道:“何不称王?哈哈哈,好一个称王!程昱,你果然深知我心。既然孔老匹夫说我窃国,那我便窃个彻底,让他看看我曹某人有何等手段!”
曹操一番大笑,声震屋瓦,尽显一代枭雄的霸气与决断。于是,曹操下令筹备称王事宜,誓要给孔融一个教训,让天下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曹操端坐于营帐之中,眼神坚定,眉宇间透露出一股王者之气。他左手握着一份奏折,上面详细记载着称王所需筹备的各项事宜。此时,曹操正一一审视,不时用朱笔圈点批示。
帐外,寒风凛冽,士兵们忙碌地搬运着粮草、器械,为曹操称王大典做着最后的准备。曹操心中清楚,这一刻的到来,意味着他离一统天下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与此同时,曹操右手边的地图上,青州的位置已被他重重圈出。孔融在那里的讨伐行动,无疑是对他称王计划的一大威胁。曹操沉思片刻,果断下令:“速速派遣张辽、乐进两位将领,率精兵前往青州,务必将孔融的势力剿灭!”
曹操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深知,只有迅速平定青州之乱,才能确保称王大典的顺利进行。而在他的心中,早已为这场战役布下了天罗地网,只待时机成熟,便可一举拿下孔融。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曹操誓要成为最终的赢家。
曹操在许都自封为魏王,身着王袍,头戴王冠,威风凛凛,气象庄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定向远在边疆的义弟士徽发出书信,以谋求他的支持。
义弟士徽:
“久违音讯,兄甚念之。自分别以来,兄挂念弟之一举一动,时刻不忘共谋大业之初心。今日,兄有一事相告,望弟海涵。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兄顺应天意,承继汉室之基业,已于许都自封为魏王。此非兄之本意,实乃时势所迫,为定国安邦,不得已而为之。 兄知弟才智过人,仁义兼备,久有称王之志。兄在此明言,若弟有意称王,兄必竭尽全力,助弟一臂之力。兄愿与弟共分天下,同享富贵,共创千秋伟业。 兄之此举,非独为个人之荣华,实为天下苍生着想。望弟体谅兄之苦心,携手共进,共成大业。兄期待弟之佳音,愿彼此同心,共创辉煌。”
曹操在书信中,言辞恳切,既表达了自己称王的决心,又巧妙地暗示了对士徽称王的支持。他深知士徽的野心,同时也明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拉近与义弟的关系,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明里是对士徽的尊重和支持,暗里则是为自己在边疆找到一个强大的盟友,以备不时之需。
孔融的政治立场和言论虽然对曹操构成了一定的政治挑战,但在军事上,他并没有对曹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曹操一一叮嘱他们:“孔融虽为文人,但素有勇名,不可小觑。尔等务必全力以赴,务必将孔融击败,以振我军威!”
将领们齐声应诺,纷纷表示誓死效命。曹操又派出谋士程昱、荀彧等人,让他们随军出征,为己方提供智谋支持。
点兵完毕,曹操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整齐列队的士兵,大声激励道:“孔融逆天而行,挑战我军军威。今日,尔等为我出征,不仅要击败孔融,更要彰显我大魏的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