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高瞻远瞩,实令微臣钦佩不已!”
“哈哈哈……”
项羽仰头大笑一阵,他凝视着众人皇消失的地方。
“可惜,他等徒生千载,竟始终未能醒悟!”
……………
众人皇再次向项羽施压后,此事暂时告一段落。
在供奉一事上,项羽并未敷衍五十四个人皇。
随着一项项惠民政策的推行,他也命人将五十四个人皇的雕像、名讳置于自己的祠堂。
一段时间过去,五十四个人皇虽是古代帝王,但在当代的影响力已微乎其微。
即便众人皇与项羽的雕像并列,然而,事实却是,并无人愿意祭祀他们。
楚九年,初春。
项羽如往常一样,正在大殿内审阅各地送来的奏报。
得知王单、王轲率领五万楚军成功攻占大月氏,项羽脸上露出欣慰之色。
王单、王轲二人虽为后来归顺的将领,但其二人本为秦人。
在安抚秦地百姓方面,两人可谓功勋卓着。
他们不仅让秦人放下了仇恨,还为楚国夺取了大月氏。
彻底解决了楚国马匹匮乏之忧,亦将楚国疆土拓展至西方。
念及二人,项羽感慨颇多。
昔日能成功招安他们,此计实乃深谋远虑、独具慧眼。
慨叹之余,项羽又取来另一捆竹简。
瞥见泥封印玺,竟是匈奴王项声命人送来的。
展开竹简后,项羽仔细端详起来。
阅毕内容,他笑容收敛,满脸尽是疑惑之色。
其内容简短,主要涉及两件事。
其一,灌婴正夜以继日训练骑兵,且已有所建树。
其二,项声提议西征。
而西征之计划中,他提出需要四十万骑兵。
此外,还隐晦建议项羽不可离开楚境。
对于项羽不能离开楚国之缘由,项声认为,楚国初立,身为楚国皇帝当坐镇大后方为妥。
大致阅览了竹简内容,项羽顿感浑身不适。
自楚国兴起,历次大小战事,他虽为楚国皇帝,皆亲力亲为。
灭刘邦、灭南方、西南十几个国家与众多部落,亡汉国、夺赵代燕、败匈奴,无一不是项羽亲自领军出征。
对于未来之西征,项羽更是信心十足、成竹在胸。
对此建议,项羽不愿苟同。
更可恼的是,项声有意挂帅西征,且索要四十万骑兵。
此乃四十万骑兵,非四十万步军。
楚国虽大,大败匈奴后,其兵力规模仅仅剩下三十六万众。
一直未招募新军,并非楚国无人,其根本原因在于,项羽不愿楚国因兵力庞大而投入过多。
以楚国之人口规模,即便轻松招募百万大军,亦非难事。
事实是,楚国周边并无敌对势力,既然不存在威胁,招募众多兵马又有何意义?
一切看似合乎情理,然而项声却执意亲率四十万骑兵西征。
更为荒谬的是,项声为了能够统率西征,他不仅不需要楚国提供粮草,还妄图向项羽索取一项大权。
此权甚大,其含义为,沿途消灭各国后,所得财物抽取三成送回楚国,其余财物他将与部下兵马按功分配。
了解到项声的意图,项羽气得脸色铁青。
在空寂无人的大殿中,他猛地将竹简摔到地上。
“匈奴王之要求,寡人已应许,此四十万兵权,汝竟欲牢牢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