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发病急促,高热不退,体温居高不下、畏寒、寒战、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
最为典型的症状是受侵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常发于腹股沟、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迅速,质地坚硬,疼痛难忍,与周围组织粘连。
更有甚者,咳嗽、胸痛、咳血痰、神志不清、昏迷。
有些直接暴毙,有些则被驻守的楚军远程射杀并就地焚毁。
随着西南诸国瘟疫不断蔓延,数百万蛮夷人数骤减,不出数年,当地必将荒无人烟。
想到西南诸国的惨状,又闻项羽再度选择瘟疫,众人惶恐之余皆相视议论。
“西南诸国地处闷热山林,实施瘟疫,自是事半功倍。……然匈奴居于北方苦寒之地,……如此又该如何行事?”
“此言不假,北方皆是广袤草原,又难以将匈奴人聚拢。……其等人口稀少,……又该如何是好?”
“瘟疫虽能显奇效,……若用于匈奴人,……恐此计难行!”
“…………………”
“咳咳……”
闻听众人的议论之声,项羽轻咳一声。
咳嗽声起,众人立时噤声。
现场静谧,项羽复又看向韩信。
“韩亲王,此计由寡人亲为,……汝可有拖住匈奴主力之策?”
“…呃,不知陛下欲令小王拖延多久?”
“两月!”
“…两月?”
“寡人正是此意,……不知韩亲王可有把握?”
韩信面呈沉思之态,并未直接作答。
楚国北疆,自西向东绵延数千里皆与匈奴接壤。
于这千里之地,与匈奴交界之处不仅有燕、代两地,更有那漫长的秦地。
若欲于这漫长的边境线抵御匈奴,除却倚仗长城防线,实无他法。
然一旦启用长城防线,匈奴岂会愚钝,自知难以突破,必不会继续强攻。
如此,又怎能拖住匈奴人两个月呢?
思及此处,韩信颇感为难。
若欲拖住匈奴人,除非舍弃长城防线。
如此,方可令匈奴人望见胜利之曙光。
然如此一来,无异于将全军暴露于匈奴人面前。
只要匈奴人率先截断粮道,即便围而不攻,那楚军亦将因缺粮而不战自败。
苦思良久,唯此一法方可拖住匈奴人。
回神之际,韩信神情凝重。
“陛下,小王可拖住匈奴人两月,然两月之后,吾军又当以何法脱困?”
“…嗯?…韩亲王欲作何谋算?”
“吾楚军主力出塞应战,且舍弃所有后勤,…如此,…方可拖住匈奴主力两月!”
闻得此计,众人皆惊。
项羽知晓欲以楚军主力诱敌,且弃后勤供给,虽觉此计可行,却亦不免心生忧虑。
然思及富贵险中求,他又不禁有些心动。
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只要能拖住匈奴人主力,那上策便可顺利施行。
至于能否拖住匈奴人两个月,他深信,被后世誉为兵仙的韩信定能达成。
“此计甚妙,寡人信任韩亲王!”
得项羽首肯,韩信却稍有踌躇。
他凝视项羽,面露忧色。
“…不知陛下将如何引发瘟疫?”
项羽稍作迟疑,他起身走向韩信。
行至近前,他倾身靠近韩信耳畔。
【“沉尸于水。”】
短短四字言罢,韩信瞳孔骤扩,他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