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咱们都是一家人,互相扶持天经地义,你说对吧,柱子?”
“对极了,二大爷说得对!”何雨柱赶忙点头应和着。“是啊,很好,真是非常的好。” 刘德海连说了几个“好”,显见心情舒畅愉快。
说实话,他之所以愿意让刘岚跟随何大清学习厨艺,除了一方面看在何大清的情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出于为女儿的未来着想。虽然他是位优秀的国营饭店高级厨师,但也只是一名厨房里的工作者而已。单位里缺乏话语权不说,自己的晋升空间也已经不多,所以早已经开始考虑未来的保障问题。
如果女儿能嫁给何雨柱这样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以后的生活就多了一些安全保障。
即便不能嫁给何雨柱,但如果能够拜何大清这位名厨为师,学到一手精湛的厨艺,将来也完全可以衣食无忧。
这便是他毫不犹豫答应的原因。
当然,这些心里话他是不会轻易说出口的,只能藏在心底深处。
“柱子,你和你的媳妇别站在门口了,快进来吧,咱们今天好好喝上几杯。”刘德海微笑着招呼道。
“好,好,二大爷,您请。”何大清急忙侧身让路,恭迎刘德海入屋。刘德海点了点头,缓缓迈步走进屋子。随后,何雨柱和秦淮茹紧随其后,一行人进入屋内,各自依座次落座。
虽然这场拜师宴看起来并不豪华,但规矩却一丝不苟,不容丝毫怠慢,否则便是对师傅的不敬。
“柱子,去叫你妈来,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全家一起热闹热闹。”刘德海看向何雨柱说道。
“是,二大爷,我这就去。”
何雨柱答应着转身跑出门去。片刻后,带着贾张氏返回屋内。虽然贾张氏心里有些犹豫,但她也明白今天是非同寻常的日子,作为母亲理应到场,因此只好硬着头皮来了。
“二大爷,您来了?”贾张氏勉强地打了一声招呼。
“哎,老嫂子,你来啦。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咱们一起热闹热闹吧。”刘德海笑呵呵地回应。
“是、是……”
“妈,您快坐下吧。”何雨柱笑着对贾张氏说道。
“好的,谢谢你。”
在儿子的帮助下,贾张氏慢慢坐下来。
“二大爷,能劳驾您来捧场,真是给了我家面子,我敬您一杯!”何大清举起酒杯表示感激。
这时闫埠贵的目光盯着何大清手里提着的两份荤菜以及其他的一些杂物,惊讶地说:“大清,你是从哪儿弄来的这些好吃的?平日里难得一见,除非是哪家有什么喜事。”
何大清嘿嘿一笑,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是我岳父母特地准备的,说是让我带些给四合院的邻居尝尝新,也算是一种心意嘛。”
闫埠贵挠了挠头,仍然感到疑惑:“啧,这也太破费了吧,怎么突然对你这么重视了?这些东西肯定很贵吧?”
“诶呀,没那么复杂。”何大清摆手轻描淡写地说,“这些都是在集市上买的,花不了多少钱。要是说成是岳父送的,你们指不定还想跟我要点呢,所以 ** 脆说是自己买的,你们就没那么计较啦。”
闫埠贵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也是,乡下的物价便宜很多。你这一回可占了不少便宜啊,这种美味可不容易吃到呢!”
何大清笑着附和了两句,然后转过头对刘石头说:“石头,当心点,特别是那些餐具,可别摔碎了。”
---
这样的叙述保留了原文中的主要情节,但在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力求呈现出更加自然流畅的文笔,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刘石头憨厚地笑着说道:“大清哥,我明白啦,你放心,我会当心的。”
闫埠贵望着两人忙碌的背影,感慨万千:“不知道如今的乡下变成什么样子了。我记得我们当年下乡时,东西虽然不多,但价格确实实惠。现在嘛,估计一切都不同了。”
何大清放下手中的工具,叹了口气:“是啊,时代变迁,什么都不一样了。以前向熟人买些东西还能得到优惠,可现在啊,嘿,找熟人买东西反而要花更多的钱呢。就像上次甘大爷坚持要把零头去掉说给我们面子,但是现在的‘王了赵’这样的面子实在没有多少价值了。”
闫埠贵微微一笑,沉默不语。他也深知,何大清说的是真言,社会与过去相比已经变得截然不同。
何大清随即又开始指挥着刘石头搬卸物品,二人默契配合,很快就将所有东西搬运进屋内。面对满室的新年货品,何大清满意地点点头,内心清楚:尽管此番回乡并无太多经济上的回报,但他获得了岳父母的欢心,并得到了四合院邻里之间的敬重,这一切都使他认为十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