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场域能量调节技术(2 / 2)

“作用很简单,该设备能够构建一个半径10公里的场域,能够吸收场域内的热辐射能和可筛选的光能、电磁能等,也能向场域内释放热能和光能。

而且吸收过程相对平均,不会导致设备附近和设备远处的温差太大。

用途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收集能源,特别是在太空收集能源,相比在太空使用光伏薄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覆盖范围更广。

甚至我们还可以直接在太阳四周布置这些设备,形成类似于戴森球的效果,能够源源不断吸收太阳散发出来的能量。

第二个就是城市空调,我们看到的这个只是中型设备,还可以做成大型设备,能够覆盖一整座大型城市。

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吸收城市多余的能量,给城市降温,等冬天严寒的时候,可以向城市输出能量,维持适宜的温度。

这套设备对场域内的能量掌控极强,导致整体能耗较低,具备商业化的潜力。

当然,也可以做成空调一样的设备,给家庭使用,比空调能耗低,舒适性也比空调好得多,只是设备成本要比空调高很多。”

负责人的话,让杨乾的眼神越来越亮。

戴森球只是个幻想,就算杨乾觉得人类踏入太空,建设这么庞大的设施,投入的成本也太高了,根本不现实。

现在有了场域能量调节技术,收集太阳能就简单的多。

反正太阳辐射出去的能量,大部分都是浪费的,只要注意一点,给太阳系内的行星留下空隙,对星系内的环境不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这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了吧。

可控核聚变、黑树、光伏发电设施,在这个技术面前,全是渣渣!

和这个功能相比,城市空调反而更像是附带的应用,当然,其价值依然不容忽视,能够大幅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如果此前有这项技术,都用不着在北方边境建设森林长城,阻挡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只需要给每座城市用上这种设备即可。

当然,现在计划已经启动,他也没打算停下来,就当是人类文明的技术奇观,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同时也能节约不少能量。

杨乾突然觉得,没有必要和其他国家在能量生产方面合作太密切,有了这种技术,还缺能量吗?

“能耗和成本如何?”杨乾问道。

“能耗倒是不高,在场域内,能量逸散的比例只有不到5%,就算内外环境相差很大,最多也就逸散出去10%。

这也是我认为能够用来作为城市空调的原因,如果能耗太大,在长期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成本太高了。

不过制造这种设备的成本极高,因为使用的关键材料不是蓝星自然界有的,而是我们在夸克层面进行了重构,生产出来的全新物质。

想眼前这台设备,实验室造价就高达上万亿元,成本高主要在于夸克级重构对能量的消耗太大了,我们还需要想办法减少消耗。”

乍一听,上万亿元很贵,实际上并不贵。

光是这台设备用在太空中吸收太阳能赚的能量,就足以负担得起这个成本。

更何况这只是实验室成本,进入商业化,还会进行各种优化,成本有可能还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