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再度扛起獐子,往前走去。
黄昏余晖中,一大一小两个影子拉的很长,朝着村口而去。
青山之下有小村,大屋小屋数十间。
犬吠雀鸣怡自得,鸡啄鸭饮盼黄昏。
老叟村边哼小曲,稚女随郎脚步轻。
此间之余清苦意,人清神清心境清。
路上,李三妹看着李成仙疲惫的背影,有些自责,跟在后面亦步亦趋:“九哥,我以后长大了就能帮到你了,我感觉我...还能长高!”
李成仙斜眼瞄了一下李三妹的身材,身高在同龄人里其实并不算矮,也是这种山野小村里少有的出落得水灵。
因为她家没有田地,其母亲靠给村里大户缝补干杂活养家,她平日去山林里拾山货,青牛山林密如毛,也不常晒太阳,反倒是白净。
李三妹挺了挺胸膛:“九哥莫要小看我,等我俩成婚了,一定把咱家打理的井井有条!白天你去打猎,晚上我让你夜夜睡的好、睡舒服!”
李成仙轻敲了一下小丫头的脑袋:“又开始胡扯。”
虽然在李成仙眼里,李三妹不过是“小升初”的年纪,放前世,属于吃一顿送三年免费牢饭的存在,但在这个和华夏古代似是而非的世界里,她已经快到能嫁人的年纪了。
当然,十五岁的李成仙也同样如此,至少在村民的认知里是这样,而且是热门说亲对象。
虽然他家里有个抱病卧床的父亲,但打猎的手段神乎其神,几乎每次都有收获,这几年不说攒出啥家底,那也是吃穿不愁,加之肉食不缺个头高,人还长得坚毅俊朗,绝对是李家村“优质对象”。
路过几户门口,有蹲在外面晒太阳的老人笑吟吟的打招呼。
“嚯~小九这是打着什么了!这獐子不小啊!”
这位其貌不扬的就是李家村村长,李大石,村里威信很高,理事也公平厚道,如李三妹这样“家无一丁”的,平日里照拂不少。
李成仙笑了笑:“运气好,碰见这家伙,回头切两条给您尝尝鲜。”
“嘿~正愁明天吃什么呢,谢谢小九啊~”
李大石又看向李三妹,揶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