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满眉头一皱。
陶成道笑道:“不知将军,可有这个胆量?”
当翻译说出这句话之后,足利义满的家臣顿时都义愤起来,大声劝他不要去。
足利义满已经离开京都,自然不会轻易回去。
他这么问,是为了看一看明军的态度。
足利义满道:“恕我现在不能相信你。”
他看向各位明军,问:“各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吗?”
既然如此,陶成道就回答他:
“明军此番前来,原因有两个。
一是你们有人写了一封大不敬的国书,让皇帝陛下很生气。
因此写了一封檄文,前来讨伐。怕你们看不懂,我们翻译了,我这里恰好有一张。”
他掏出一张翻译后的檄文递过去。
陶成道又问“听说这大不敬的国书,其实是一个将军写的,是谁写的?是不是你?”
足利义满哼了一声,说:
“不是我。谁知此事是真是假?”
陶成道慈眉善目的,笑着说:
“此事自然是真的,你去大明皇帝那里,一看便知。
我们此行,就是要找出那个写国书的人。他蒙蔽了天皇,我们替天皇清理佞臣。”
足利义满看着那檄文,一时有些无言。
陶成道又说:
“第二嘛,倭寇欺凌我大明沿海手无寸铁的百姓,屡教不改!
这些倭寇,到底是生活艰难不得已,还是天生就如此丧心病狂?
你们国君狂妄自大,却连自己国人都管不住,纵容他们到海外为非作歹。既然如此,大明的军队只好亲自来征讨!”
倭寇之事倒是事实,足利义满一时间哑口无言。
沉默了片刻,他微微躬身,行了一个礼说道:
“既然明军已经入城,幕府愿为大军接风洗尘!”
陶成道眯着眼睛打量他,思索片刻,慢悠悠的回应道:
“倭国的饭菜,咱们怕是吃不惯,咱自己会准备的。”
顿了一顿,他也不和足利义满打太极,直白的问:
“大将军,你如果要归降,就说得明白些,不要搞这些把戏。”
足利义满要为大军接风,是将自己放在东道主的位置上,轻巧的模糊了他的败军身份。
陶成道人老成精,不给他这个机会。
足利义满神色凝重,露出思索之色。
先前飞球营起哄,他就在考虑了。
但还是要看一看明军的态度,如果傲慢高高在上,他是绝不会投降的。
现在看来……
足利义满打量着面前的人。
这人看起来有些像道士,始终面带微笑,说话不徐不疾,虽然也锐利,却并不让人生厌。
足利义满便问道:“刚才是你的态度,还是大明的态度?”
陶成道微微眯眼,说:
“你若是幕府将军,刚才就是大明的态度。”
足利义满望了望天,思索片刻,只好承认道:
“好吧,我降于大明……”
陶成道点了点头笑说:
“我只是一个偏将,此事你还要与我们的主帅说……我还有事,劳烦将军等一等。”
此时,在前面的小村落里。
正有两个飞球员,躺在床上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