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存在主义哲学(2 / 2)

妈的,这他妈不就是在说我嘛。

不对,书里说的是,每天工作8小时,而我每天要在10小时以上,妈的,有时候周天也不休息。

这么一看,我好像比书里的说的还要惨一些。

妈的,更气了!

余茂林恶狠狠的骂了两句资本家,然后接着往下看。

慢慢的,他的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

他好像发现了,西西弗斯,说的好像就是他。

从小到大,他不就像是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嘛。

学生时代,一个好的大学是当时的顶峰。

毕业后,一个好的工作是新的顶峰。

工作后,顶峰的名字变成了升职加薪。

工作之后,顶峰的名字不断更迭,“房子”、“车子”、“票子”、“孩子”、“教育”……

顶峰的名字在不断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推动着巨石,向着山巅攀登的人们。

人们不断地推石上山,登顶之后巨石马上就滚落山下,终点很快就变成新的起点,循环反复,直到死亡。

那么,该如何打破这种无意义的循环?

这时,余茂林想到了这本书的第一句话:

“真正严肃的哲学命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人生是否值得,就是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明明二十多度的气温,余茂林却愕然感受到一股寒意。

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自……自杀?”

余茂林紧了紧衣服,继续往下看。

书中,李立文讲完荒诞与自杀的关系后,开始对卡夫卡几本着名小说进行探讨。

卡夫卡笔下的荒诞是一种内向型的荒诞,它以个体为中心,以此为基点展开对荒诞世界的描绘。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荒诞,在其代表作《变形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变形,深入探讨了荒诞的本质,并以个体的经历为轴心,勾勒出一个荒诞不经的宏观世界。

相比之下,《西西弗斯神话》中,李立文则直接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

他宣称生活本身就是荒诞的,日常生活的重复无异于西西弗斯不断推石上山的徒劳,而这种生活过程本身,实际上是对荒诞的一种反抗。

自杀,作为反抗荒诞的一种形式,与生活下去的反抗截然不同。

自杀是对自己主权的宣示,是一种生命自主的声明;而坚持生活,则是对荒诞的讽刺性反抗。

通过荒诞本身来对抗荒诞,生活者以此为资本,嘲笑荒诞和生活本身。尽管在外人看来这可能显得可笑,但对生活者而言,这恰恰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12万字的书并不长,但是余茂林却看了整整13个小时。

注意到他放下了书,余茂林的女朋友小张走过来问到:“看完了?”

“嗯。”

余茂林点了点头。

小张问到:“这本书怎么样?”

余茂林沉默了一下,看着书封面上那个正在往山顶推石头的西西弗斯,感叹道:“非常牛逼。前面那一段关于荒诞和自杀的思考,我要找点资料再看第二遍,光看一遍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另外,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是李立文关于卡夫卡作品的解读,简直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说完,他将书递给小张:“你不是在准备博士毕业论文么,看看这本书,绝对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行。”小张点了点头,接过书说道:“正好我的论文方向是关于卡夫卡的,李立文这下子可是少了我不少的事儿。”

……

另一边,褚飞飞也将书放下。

此时,他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

作为哲学系的学生,他比常人更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伟大之处。

在以往学习中,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在看完这本书后,竟然豁然开朗。

固然,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李立文的荒诞主义思想,但是在存在主义思想中,无论是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亦或者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还是萨特的萨特的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相通的。

褚飞飞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激动。他意识到,李立文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荒诞主义的阐述,更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次深刻解读和创新。

随后,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么牛逼的书竟然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少年写出来的。

关键是他还不是学哲学的。

这他妈上哪说理去!

想到这,褚飞飞将笔一扔。

累了,毁灭吧……

……

申城

萌芽杂志社的社长王颂章摸了摸锃亮的头顶,看着旁边堆成小山般的各种资料,摇了摇头。

服了,是真的服了。

《西西弗神话》写的是真牛逼啊。

这本书最牛逼的地方,不在于剧情,

而是在于卡夫卡作品的解读,

在于对人生意义,对自杀死亡的探讨,在于这本书所折射出成体系的荒诞主义思想。

王颂章想不明白,李立文小小年纪,怎么就对哲学研究的这么透彻?

随后,他站起身,走到窗户边,看着申城夜晚的天空,

虽然不明白这本书李立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但是他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李立文就不再仅仅是一名文学家,

他将同上世纪的索伦·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马丁·海德格尔,胡塞尔,萨特等人一样,

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独属于华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