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机器人开始对丧尸病毒进行大规模的培养和研究。
它们将病毒放置在特制的培养皿中,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和生命能量的浓度,观察病毒的生长和进化情况。
我和戾兄则在一旁密切关注着实验的进展。每隔一段时间,硅基机器人就会将实验数据汇报通过深海给我们。
看着数据不断变化,我们逐渐摸清了病毒进化的一些规律。
“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病毒在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进行组合。
但这种组合是随机的,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引导它们按照我们的设计进行组合。”影子说道。
我和戾兄陷入了思考。如何引导病毒的组合,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决定从病毒的基因层面入手。
“我们可以对病毒的基因进行编辑,加入一些特定的指令。当病毒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这些指令就会触发,引导它们组合成我们想要的结构。”影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戾兄表示赞同,“这方法可行,但基因编辑必须精确无误。稍有差错,可能会导致病毒失控。”
于是,我们开始了艰难的基因编辑工作。深海凭借着其强大的运算能力和精准的操作能力,对病毒的基因进行细致的修改。每一个步骤都经过反复的验证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在基因编辑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有时候,编辑后的病毒会出现异常的反应,要么停止生长,要么进化方向偏离预期。
但我们没有放弃,不断调整编辑方案,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后,我们成功地编辑出了符合要求的病毒基因。
当这些病毒被放入培养皿中,在数量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它们开始按照我们的指令进行组合。
一个小小的、由病毒组成的结构体出现在我们眼前。虽然它还很简陋,但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戾兄,你看,成功了!”我兴奋地说道。
戾兄微微点头,眼中也闪过一丝喜悦,“不错,但这只是开始。我们要让它不断进化,变得更强大,拥有真正的智慧。”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继续对病毒结构体进行培养和优化。
通过不断地调整环境参数和我独有的生命能量的支持,结构体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结构体开始展现出初步的智慧。它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做出简单的反应,甚至能够与硅基机器人进行一些基本的交互。
“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病毒的范畴,它正在朝着人工智脑的方向快速发展。”我惊喜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