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诗词歌赋(2 / 2)

他一时兴起,转而说道:“爷爷,我也突然写了一首诗,我背给你听啊?”

杨杰、焦蹈惊笑道:“噢?那你吟出来听听!”

只听独孤修文乐道:“寻路识山三两人,坎途未满先身倾。三人同行童壮叟,一生必经爬行走。我欲前行步维艰,汝欲牵引股为难。三人二师一弟子,择善而行路平坦。”

焦蹈听了,大笑道:“好诗,好诗!这才叫好诗!杨老,你可是后继有人了!”

杨杰慢了步子,在修文头上摸摸,说道:“修文,我这一生,志在净土,乐在方外,是因为我这个人性格散漫的缘故。但我最讨厌的,就是天底下有太多的人,因循守旧,不知道变通,总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你刚才所吟颂的,确实也是诗,一点也不假,值得赞赏。但如果被那些老古董们见了,他们便会说你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是,甚至会将你说得一无是处。”

修文不明所以,问道:“为什么呢?”

杨杰接道:“近来诗歌,人们都在追求韵律平仄。如果你不讲究平仄,他们就会说,你的诗是多么多么差,多么多么不好!

我最看不惯的,就是这些明明不懂偏,又喜欢指手划脚的人。那些个人,崇古崇不来,学今学不到,还自以为自己,便是前辈耆宿权威,一味反对教导,其实都算个屁!”

修文听了,呵呵一笑。

只听杨杰接着说道:“你就说古诗吧,《诗经三百篇》够古了吧。那里面,就不是完全地追求韵律。像古体诗的韵律,就更不讲究,可算是无韵律可言。讲究骈韵的,好比汉赋,虽然美妙,但实在的意义不大,尽都是浮夸虚言。他们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

到如今‘文起八代之衰’,像大胡子、韩愈、柳宗元他们这一班人,还是有点建树的,终究算得振兴了文化。中华诗歌,最鼎盛时期是唐代,将来恐怕也再没有超越的了。

到了现在,诗歌虽有,但终究达不到原有的高度和深度。这些年,文化书章,转向了词曲,怎么说呢,还算得有点样子吧。”

杨杰缓了一缓,说道:“可是,关于词韵这方面,我还是要说。其实,这些所谓的词韵,本来并没有什么正式的规定。

人们现在所说的词韵,只是取那些古代着名文人的诗词,在参酌过后而慢慢制定下来的。

现代人把这些诗韵,大致地一合并,与那些古体诗的韵律,其实又有多大区别呢?

就好比,现在我给你一个词牌名,让你写词。你就会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来写词。其实,这只能算是‘填词’啊。

这仅只能算是按词谱去填写而已。那些所谓的词谱啊,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样品,大家想写写文章,又没有办法,就只能照个样品去填了。”

独孤修文如何也没有想到,杨杰会对这个小问题,发出这么多的感慨。但他听得有趣,又问:“爷爷,那你说该不该讲究韵律呢?”

杨杰笑道:“该。但不能一味地讲究韵律。能做到的话,那最好。但没有做到的,也不能责怪。

我以前和你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道理。其实,天底下的许多事,都应该如此……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就好比写词吧,甲模仿乙,乙模仿丙,丙模仿丁,以此类推,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没有问题的,对吧?”

修文不住点头,道:“对。是的!”

杨杰接道:“能够传承,当然是不错。但你不觉得这样,很枯燥、很乏味吗?

你能保证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可以这么模仿,但你能保证第一百零八个人,也这样模仿吗?况且,如果其中有某个人传承错了呢,是不是以后的人,都跟着错下去?”

修文摇了摇头,吞吞吐吐道:“这……这……就难说了!”

杨杰道:“是嘛!谁又能保证别人的想法,与你完全一样呢?所以,我们的文化,如果如此传承下去,终究会失落的。

我以前和你说过,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事。当年禅宗六祖惠能禅师,就是因为自己语音不够纯正,才受众僧排挤,以致世人对他多有误解,甚至瞧不起他。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