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连战连捷(2 / 2)

要是自己的心腹直属军队离开的太多或者太远,那对于治下的平稳可不太好,别到时候藩镇内部先出了问题;

此外,还有粮草军费开支的问题——谁来负担?

就算这个地方的节度使自己愿意,那么这支队伍出去之后,其他地方的节度使的态度呢?

黄巢反正是起义军,根本不在乎到底是谁的地盘,他就是要攻城作战;但是节度使们不能不在乎啊。

起了冲突怎么办?双方如何协调?谁也不会愿意没事儿放其他地方的兵马进入自己的治下——即使双方并没有什么矛盾,也不是敌人,且关系一向不错。

而且,黄巢后来选定的目标,之一,是福建那一块儿——以大汉如今的情况来看,那就是个寸草不生的非人之地。

当然,唐朝的情况肯定不能拿大汉去直接映照,可是从黄巢能够那么快就把福建这个地方全境攻下,还没有迎来唐朝朝廷派出来的支援兵马——唐朝朝廷大体上就没有派兵救援——也能说明,这个地方,确实是朝廷不太重视的地方。

这可是选了个好地方。

前面江南地区,显然不是非常适合在目前作为目的地的。

刘邦判断,江南的这几个藩镇,很有可能就属于是“听从朝廷命令”的那部分藩镇,至少,也得是比较听从的那一种。

按照隋朝江南地区的发展,到了唐朝,江南地区也必然是重要的赋税来源地区。而唐朝朝廷在虚弱无力、全国四分五裂的情况下还能维持运转……一定少不了江南地区的赋税支撑。

这样一来,江南地区,就是朝廷的眼珠子。

而福建地区,那就不一样了。

这么久,朝廷也就是把高骈又任命为了都统,统帅镇压黄巢的事宜,可没说直接调兵支援。特别是与之前黄巢打算进攻洛阳的时候的情况一对比。

至于说烧杀抢掠……刘邦只能摊摊手。

这完全是大多数军队的常见情况了,区别只在于,抢的是多是少,以及有没有分寸、是否对当地的大族动手而已。

黄巢的军队,显然就是对大族也一视同仁、指不定还抢得更狠,而对其他人也不放过的那种。

这当然不得民心,但是吧……

当年自己为什么能够收拢民心?不过是约法三章而已。

可是自己之所以能够这么简单就收拢了民心,不就是因为这么做的首领、军队,非常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