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再度归降·意外(2 / 2)

前面那一次要归降招安,结果引来了黄巢这个自己有一部分直属兵力的人,以及其他起义军将领士卒们的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从这里面,王仙芝难道还没有吸取到什么教训吗?

之前,唐朝朝廷给他一个什么官职和封赏,他已经忘记了?

之前,唐朝朝廷对于整个起义军,包括起义军其他将领们的无视态度,以及起义军内部对于归降招安这件事情的态度,他难道也忘记了?

作为一个起义军将领,他手中最大的筹码、也是唯一的筹码,就是这些起义军!

而这些起义军能够作为他的筹码,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相信王仙芝、拜服于王仙芝的个人威望——但是,个人威望这种玩意儿,用得好了当然是好,可以节省大量的其他方面的消耗开支;可若用得不好、出了纰漏的话,那也会如山崩。

当起义军内部开始不再相信王仙芝,当起义军内部开始对王仙芝心生怨言和不满,当起义军内部渐渐觉得王仙芝的计划和头脑以及人品好像并不如何的时候……

王仙芝,就要走向结束了。

当然,与此同时,内部分裂崩塌的起义军同样也要迎来败落——或者就此而亡,或者,他们可能还可以去投奔已经分开的黄巢。

但总而言之,王仙芝的行为只能让刘邦大呼愚蠢。

怎么朝廷的招安就那么有吸引力的???

他不理解,他也不能明白。

反正刘邦自觉要是换了自己,要么是干脆不打算接受招安这件事情,但可以利用这件事情拖延朝廷、拉拉扯扯、让朝廷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要么,就是出于其他考虑暂时接受招安,但一定要保全自己的力量和个人威望。

谁会像是王仙芝这样,接受招安?

当然,也不否认,可能是那个劝降的杨复光给了王仙芝信心,让王仙芝觉得,这一次,唐朝朝廷是真心实意、非常真诚的——自己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所以,这个杨复光手段确实不错,也不愧是招讨副使。

就是那个招讨使,宋威……这种蠢货,而且还是贪婪的人,是怎么当上招讨使的?

杨复光指明了尚君长等人不是被俘,而是正正经经过来商议归降招安事宜的,怎么唐僖宗下令调查此事,却竟然还查不明白真相?

——看来,唐朝朝廷内部的权力争斗、派系争斗,以及腐朽程度,都相当严重了啊。

刘邦觉得,其实,这就是对于起义军这种新兴势力而言,最好的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