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陈棱·江都(1 / 2)

“左才相也下来了?长白山那边有什么问题?”刘邦有些好奇,毕竟按照时间线推算,有大规模起义军的地区,一个是洛阳附近的瓦岗军,一个是河北一带的窦建德军。

长白山——之前王薄起兵之地,又是许多起义军的起兵之地,还是杜伏威辅公拓与李子通都停留过的地方,这块儿地方的官府控制力显然不如何。

所以,左才相南下应当不是隋朝官府的影响,那就是他没能竞争过当地的新兴势力,还是他想要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影响力和实力?

不过,这倒不是关键。

刘邦更为感慨的,是隋朝此时的混乱。

一来,更早的不说,毕竟自己也不知道,但大业九年的时候杜伏威从长白山一带南下来到江淮地区,这一路即便不能说是畅通无阻,但也可以确定他们没有遭遇到什么有效的阻击——过来没两天,杜伏威就吞并了苗海潮,这能是什么实力受到损伤的样子吗?

再往后,先是李子通率万余人也从长白山跑到了江淮,又是左才相又带着自己的部众跑到了江淮地区……

最后,这三方势力,还成为了江淮地区最强的三股力量。

这只能证明,左才相所部在下来的这一路上,应该同样没有受到什么严重损伤——李子通就不说了,他带着万余人跑的,投奔杜伏威的时候也是万余人。

这叫什么?

从长白山到江淮,这一路上的隋朝官府,驻军,都废了?

对下辖地区的控制力竟然弱到了这般地步!

隋朝整体的衰弱,由此可见一斑。

而隋朝的末路,也可以由此窥见。

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几支势力在南下的过程中,也确实遭受了隋军的攻击,实力遭到了削减,可他们在抵达江淮的时候势力又颇为兴盛——那,就是他们在路途中,又成功招揽到了足够的流民,把力量补回来甚至比原本更强!

这……一样不是什么好消息,对隋朝而言。

能把这些起义军击败,让他们力量削弱,当然是证明了隋军还是有些能力;

但是,这些势力又能在南下的路途中,直接补足缺口,甚至更进一步,不反而证明了隋朝官府的无能和无力虚弱?

百姓,都不在官府的管控之下了!

都变成了流民!

数量竟还如此之多!

不能控制治下人口,不能管理人口流动,同样是官府失职、虚弱、衰退的重要表现。

当然,以上都是刘邦自己的推测。

但他觉得,自己的推测总有一种是正确的;或者,两种都正确。

而还有一点则不需要推测,就是实打实的现实:杜伏威在两次死里逃生之后的经历。

死里逃生后,杜伏威开始带着部下流窜作战;而在流窜作战的同时,广纳流民,仅仅半年时间,就把部众的人数提高到了数万人之众。

——半年!数万人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