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大业九年(2 / 2)

但是继大业七年之后,大业九年成为了又一个起义的高峰,却也不能完全归结于百姓的怒火——杨玄感的事情确实也是一个导火索。

虽然百姓们忍耐到了极限,但是坚定选择起义到底是一个需要衡量和思考的重大事件;如果没有杨玄感的事情,百姓们可能零零散散,大业九年、大业十年,乃至于大业十一年……陆陆续续起义。

但是,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了!

这可是隋朝朝廷内部的公然分裂——朝堂上的事情,百姓们基本上并不知晓。哪怕朝堂诸公其实有很多都不赞成皇帝继续征讨高句丽,不赞成皇帝大兴徭役,不赞成皇帝的许多决定,乃至对皇帝心生不满……

百姓们也都无从得知。

即便朝廷已经处于了某种事实上的分裂状态,但是民间也都无从得知。

而只要这种分裂民间不知道,那么朝廷,就可以算是还有回转的余地。

可是杨玄感的这么一动,把朝堂的分裂、不和、混乱都摆在了明面上!无可挽回!彻彻底底!

此举一出,天下皆惊。

而见到了这样的动静,百姓们心中怎么可能没有什么想法?

杨玄感,不论他到底有没有受到杨广的打压,不管他在朝堂上到底如何,可他的爵位、名号都还摆在那里——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大官,一个贵族,都摆明车马反对朝廷了……

那我们还等什么?

【虽然杨玄感不属于农民起义的范畴,但是介于其起兵的时间情况,我们还是要大致介绍一下。】

【杨玄感,实打实的隋朝贵族。】

【其父杨素,在隋朝建立前与建立后都立下诸多大功,隋朝建立后被加上柱国,还参与了修订隋朝律法;在灭亡陈朝的战争中,担任了实际指挥的职责,因而受封越国公;其后又领兵平定江南叛乱,并两度带兵出击突厥、获得大胜;又担任尚书右仆射,掌握朝政,深受杨坚信任。】

【同时,杨素还站到了杨广的队伍中,帮助杨广夺得太子之位,乃至于后来的登基称帝。杨广登基后,杨素又带兵平定汉王杨谅之乱,改封楚国公——声望与地位,杨素都达到了人臣的极致。】

【也因此,在杨广登基之后,实际上并不待见杨素,非常忌惮他。】

【大业二年,杨素病逝。他死后,嫡长子杨玄感继承了楚国公的爵位。】

【杨玄感本人也算是有才能,在杨素病逝前,杨玄感曾担任郢州刺史,对当地官吏的能力、贪污与否都知之甚详,无人敢于隐瞒欺骗;当地的官民都敬服于他,认为他很有才干。】

【而在杨素死后,杨玄感继任楚国公,担任礼部尚书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