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战前准备(2 / 2)

再者,按照这上面讲的那样,自己那一次发兵高句丽战败,其中一个关键原因也正是因为粮草后勤问题,供应不上粮草,士卒又饿又累,然后由于长时间行军、饥饿、不适应新环境等等,导致了军中的疫病横生。

这难道还不够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吗?

自己有一些军中经验,在先前也有过发兵进攻一个地方,然后保障大军的后勤的经验,朝堂上的官员们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但即便如此,在进攻高句丽的时候,后勤方面还是出了问题,大问题!

这还不够说明很多事情吗?

高句丽本身或许确实不强,但是想要打高句丽却并不好打!想来,前去进攻高句丽的路就并不好走,粮草线路又很长,一路上估摸着又没有多少能够补给的地方——要是有,哪怕是烧杀抢掠等等丧尽天良的行为,那也至少能够补充军中粮草,不至于让大军的粮草问题那般严重。

自己这个儿子……

“这一百一十三万的士卒,也不知道最后能够回来几人。”杨坚只能这么说。他已经确定了,这一场征讨高句丽,最终必然没有什么好结果。

或许高句丽还真的战败了,可是这百万大军估摸着也落不到什么好。

而只要这一场劳师动众、耗费民力、轰轰烈烈的远征失败,并且导致了大量士卒和百姓的死亡,那——大隋的动摇倾覆之日就不远了!

独孤伽罗摇摇头,她同样不看好这一次远征,但是她觉得国内的动荡都未必需要等到大军失败或者大量伤亡的时候:“可能都等不到那时候,在发兵前,朝廷必定需要征调民夫运送粮草,这时候……”

这时候,以百姓们身上还担负着各种修筑工程的徭役,担负着各种赋税的情况,可能就会有不少人决意反了!

那还等得到看朝廷到底打赢没打赢的时候?

杨坚想了想,又顿时毛骨悚然:“大隋……杨广把一百一十三万的兵力都抽调走了,那国内他留了谁看守朝政?朝廷又剩下多少兵力?”

如果在这个时候,天下有人举起了反旗,那很可能就趁着这个机会发展壮大了——如果,举起反旗的还不是什么普通百姓或者小地主,而是某个、某些能够踏入朝廷的贵族,那……那杨广还来得及镇压吗?

【大业六年,杨广决定征讨高句丽。】

【大业七年,杨广正式下诏,宣布征讨高句丽。】

【下达了征讨的旨意后,杨广便开始做准备,包括修建战船,以及调集粮草。】

【战船是在东莱海口一带建造的,由于这些年来的征发徭役的习惯,以及杨广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急切,监督造船的官吏们也非常赶工,催逼甚急,导致造船的工匠根本不敢离开水中休息。】

【——造船很多时候是需要在水中工作的。】

【长时间泡在水里面,这对于人体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毕竟人又不是鱼;于是,不少工匠在腰部以下长出了蛆虫,并有十之三四的人因此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