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局势(2 / 2)

“师弟们今日的功课如何?”

“师弟们都十分用功,四师弟更是已经引气成功了。”

“好,你先下去休息吧,四师弟明日我来讲授。”

周安听话地离开房间。

周生有些高兴,徒弟强大了,他不仅是欣慰,更多的是放松,有朝一日弟子们成长起来,也能为他分担一部分压力。

北域作为超凡的源头,这里的妖怪修士最多最强。

要不是有自己压着,只怕北境早就生灵涂炭了。而自己还要抵御蛮族的入侵,早已分身乏术。

在这北境,大妖便有苍狼王,巨鹰王,墨蛟王,以及那东边的大凶巨鹿王。传闻赤云山里还有两只大妖墨鸦,但不曾得知真假。

更别说,这北境还有不少修行之人,哪怕实力尚微,但终有变强的那一天,即时,心由力变,只怕又是百姓哀哉。

想到这,周生也不由地沮丧,睡去。

林洛有些可惜今晚没看到周生修行,毕竟其修行法可以开拓自己视野。所谓知识就是力量,这多了解一分,便是多一分力量。

不过,也没有那么可惜,旋即又回到山野中。

细细思索片刻,他记得当时一共是四只小乌鸦的,现在看来,想必是有两只被其他东西给吃了,也就是那墨蛟王和巨鹰王。

而那什么引气,则是自天地变化,出现了先天孕有灵机的修行子,那些靠吃李二牛血肉而修行的世家大族,便重新规定了修行体系。

不同于林洛造就的后天修行者,直接强行缔造灵气种子,靠掠夺其他生灵精气,只有到真武境才能吞吐天地气修行。

先天的修行者,生来二者皆可吸收。

就是相比前者,修行速度要慢上许多。

哪怕是灵性最充盈的先天生灵,其修行速度都不如后天修行者中最劣次的。

甚至先天修行者,在元基境之前,还要进行一个必要的步骤,那就是引气。

需要自身感知天地气,然后缓慢地吞吐元气,直至在体内形成元气气旋。

这一步骤,少则三五月,多则年余。

而在飞虫走兽类,则是称之为精怪。

现在距离超凡出现已经过去了五年,像后天修行者,已经全是第二境,甚至有不少已经在第二境尽头,摸索着第三境道路,例如周生赵绪等人。

而天地变化,先天修行者的出现,也有了三个念头,哪怕人族年幼无知,所以无法自主修行。但那些精怪之类,也没有几只成为了异兽。

不过,想来也正常。

修行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寄于一朝一夕而成,而是循序渐进。

像后天修行者那样,直接强行改变已有生灵的生命结构,只会是昙花一现,无法形成体系,本就是错误的。

相反,在生命伟力的作用下,更合理的先天修行方式出现了。

所以,先天修行者的修行速率虽然极慢,但却更加契合自然,而超凡文明想要亘古流传,需要的便是最契合的修行法。

而关于第二境,则是各有不同,主要可分为五个派系。

周生开辟的拓脉法,以元基为源头,依据人体千络筋骨之走向,在体内开辟出元气经脉,从而气走周天,引动云霄。

此法需研读医书百汇,熟悉人体结构,否则轻则伤身动骨,重则身残永憾!

而剑宗以及拒北城便是此法。

再如赵绪开辟的炼兵法,其观摩妖族之獠牙利爪,凝妖兽气旋,以自身血肉筋骨为器,炼造神兵!

功成,坚不可摧,便可一兵破万法!

而此法讲究的是,需凝妖兽气旋,而妖兽凶猛险恶,凝炼之后,不仅会血肉异常,奇形怪状,更是会性情暴虐,多上一分兽性。

此法也为北原赵国主流修行法。

又比如中洲王家的武痴王寸止,他身为后来者,用了千般手段,方假借前二者之道,取二者之精华,开辟的祭骨法。

以自身骨为基础,元基为源,开辟出了元气骨脉。此法因骨骼实在,倒不用研读医书那般辛苦玄奥,入门简易不少。

法成,一身筋骨如磐石不摧,金光璀璨。力可撼山断崖,无穷无尽!

此法也是世家大族的主流修行法。

而中洲钱家钱万两,其商贵大族子弟,不堪辛苦煎熬,而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日夜吞食灵草精怪,以元基为基,进而炼化周身。

美其言,归元法。

此法耗资巨大,一人之耗可敌十人百人之需!

多是养尊处优的贵人在修行。

而在佛门道家之中,则是依照自身的道统观念,开辟出凝丹气元法。其凝元基为一,再化作那元丹气穴,孕灵自身。

此法得道之后,隐有脱俗离世之气感。

而这五种各有优劣,炼兵法攻伐最强,但会改变身躯,影响心神。

拓脉法最为源远流长,攻伐次之。

祭骨法取二者而成,攻伐与持久性皆弱上半分。

归元法讲究周身一体,无优亦无缺,但耗资巨大,非寻常家族可以承担。

凝丹气元法刨秉养性,最中正养生。

大多数的修士,都是在五大派系之下,不过大同小异罢了。

因为第二境各派系叫法不同,所以各方尊称为真武境。

现在修行之道分为

引气

第一境:元基

第二境:真武

与之对应的妖兽则是

精怪

异兽

诡怪

以及对应第三境的大凶!

而人族与妖兽之间,并不意味着境界对等,战力便相同。

妖兽体型大小不一,其战力悬殊犹如天渊地海,万不可一概论之。

更何况,人族多弱于妖兽。

而修行者们也不再自称是武者,那些世家大族自视高贵,不愿将自身与锤炼力气的泥腿子武夫相提并论,而是比那仙神。

他们言,吾辈皆为修行之道的先行者,未尝不能长生久世。

便自号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