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湖边的对话(2 / 2)

贾母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贾母心里非常清楚,李纨干个什么事情布置了什么宴席打打下手还是可以的。

只是如果当成整个贾府的家事,光那些丫鬟婆子的事情都够她处理的了。

更别说其他外头的事情来了。

所以宝玉去给探春说了自己的想法也是对的,至少探春这边不表态。

李纨也没什么可毛遂自荐的理由。

这时候,探春顺着这个话题说起来了之前宝玉告诉自己这件事的时候,问探春可有可以代替自己的管事的人选。

贾母笑着说道没想到这个宝玉竟然操起来这个心来,真的是长大了!

探春笑着说道老太太哪里知道现在宝玉变化有多大,现在连袭人都少去王夫人那边了。

贾母听了后,感到十分的欣慰。

对探春说这宝玉终究是知道收了那心,再瞧着袭人怎么样,好的话继续留着。

不好的话看她自己的意思来取都行。

探春点点头说老太太说的是。

此刻,探春见话都说到这里了,如果再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恐怕很难有这么好的与贾母单独相处的机会了,于是她问老太太,如果自己去了南边。

老太太心中可有满意的人选来接替自己?

没想到老太太笑着问探春说既然问了这样的话,想问问探春的意思。

于是,探春顿了下,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茉茉去了丫鬟的身份后来管贾府!

贾母听后,一愣!

没想到探春这么坚定的说出了这样的话来!

不得不让贾母感到震惊!因为探春绝对不是鲁莽之人。

但是茉茉是外人,她并非贾府的人。

这点就不行,贾母此刻摇头说她的确好,但是当管家不行。

管家必须是贾家的人。

这时候探春告诉贾母,她这几天都在思索这件事。

的确整个贾府无人可替代她,除了茉茉。

管家是贾府的人,探春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她倒也是不怀疑茉茉有什么异心。

只是规矩到底是规矩,所以她决定让迎春当明面上的管家,茉茉来辅佐迎春。

这样既能让迎春得到真正的锻炼,二来也能真正看出来茉茉到底有没有才能管好府内的事情。

贾母一听,觉得好像也不错。

迎春现在闲在家里,且不说惜春是东府的人,就是年龄也不能服人。

黛玉是外姓,迎春出嫁了以后黛玉倒是可以管家的,

但是现在不行,迎春的父亲贾赦现在算是管不了迎春半分。

趁着这个机会迎春好好历练,重新拾回信心来。

将来不愁再去寻个好人家来。

这样一想,好想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迎春只是有些软弱但不是笨,如果茉茉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她自然会告诉宝玉和王夫人的。

想到这里,贾母问探春能做贾府的管家可不是只是管管下人这么简单的,不但还要兼顾能做生意是好。

更要会处理外头的事情。

贾母希望茉茉如果能辅佐迎春面对外头的是是非非,如果这关也能过,那这个组合就没问题了!

在内管家赚钱,在外衡量分寸四两拨千斤是大家族中必不可缺的技能。

探春对茉茉很有信心,相信她可以。

贾母此刻不知道一个出身乡下的姑娘茉茉到底能否能够应对那些王侯相府里的是是非非...........

能够如何巧妙的化解矛盾?

还能够不动声色的为贾府争取利益那就是更加完美了。

想到这里,贾母点点头说这时候如果能来一次对茉茉和迎春组合的一次考验就最好了。

就在贾母心里正在盘算的时候,贾政回来了并且从贤德妃那里带来送一个消息:

贵妃邀请贾府里的姑娘们去宫里参加老太妃的寿诞!

贾母听了后,看探春一眼!

探春会心的冲着贾母笑了笑,机会这不就来了么!

................................................

此刻日光和煦,

膳国公刘裕披着件鹤警,正在湖边的躺椅上闲坐晒太阳。

被风吹奏的湖面上,架着根长长的钓竿,

身旁则是煮茶的小红泥炉。

只见,刘庆楷快步走到湖边来,虽然今日天气不错。

但他的心情比阴天还要阴。

怎么就听了洪奉那个笨蛋的主意?

现在洪奉正在陆元崇手里,忠顺王也要不来人。

刘庆楷匆匆走近后,瞥了眼竹编鱼篓,果不其然,其中空空如也。

他这位父亲平日里爱垂钓,真到下了钩,又不肯认真,

颇有一种从前姜公“愿者上钩”的架势...........

刘庆楷平日都是忙着事情,这两年少时陪他父亲垂钓,

之前在他小时候往往是父亲钓了半篓,而他那里只零星一两条鱼,

最后还都放了回去,

实在不知有何乐趣可言。

父亲只说将来他是要磨磨心性的。

现在刘庆楷径直问:“这事该如何是好?”

“不急,先坐。”

刘裕手持芭蕉小扇,扇了扇那行将熄灭的炭火,

慢悠悠道,“尝尝陈伯父令人千里迢迢送来的茶。”

风炉另一侧也有张椅子,似乎刘裕早就知道儿子要来找他一样。

见此,刘庆楷只得规规矩矩坐了。

刘裕见刘庆楷仍旧一脸紧绷,见怪不怪瞥见他身上的朱衣,道:“我怎么记着,今日你要去上值?”

刘庆楷颔首:“是,还有一些尚未料理的公务不欲积压,便要去一趟。只是昨晚发生的事情,让儿子不知道如何应对。”

刘裕听到儿子这么说,指腹抚过杯沿,沉吟道:“此事我也思量过,你既然已经把消息送到宫中。

还是以皇后的意图为准。静观其变就好。”

刘庆楷一愣:“父亲,这是为何?”

“马上就到了老太妃的寿诞,与我们虽未亲至,但也应当备份厚礼才对。

到时候你带着你的弟弟妹妹都去宫中贺寿。”

刘庆楷知道父亲从来都是点到为止,此事也不详尽解释自然有他的道理。

于是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