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怒气瞬间化作笑意(1 / 2)

在这个年代,大部分人都对借贷心存忌惮,即便银行积极推销,大多数人仍然不愿意背负负债。

如今大多数人的观念依然是尽可能多地攒钱,并将这些积蓄存入银行,指望通过固定的存款利息来实现财富增值。

至于经商,则被看作是一种投机行为,几乎没有人愿意尝试。

那些有幸经商成功的人,内心的想法也是自己多受点苦来增加收益,而不是去银行借贷。

对于这些人来说,向银行借钱无法按时归还是一种极大的风险,这种负担让人难以承受。

但苏辰的情况不同,如果有资格申请三千万元的贷款,那将帮助银行迅速完成放贷目标。

这就是为什么银行行长对苏辰表现得如此殷勤——因为他被视为银行的优质客户。

苏辰微笑着喝了一口茶,说道:“不久前,我和骆驼国领事签订了一份个人买卖协议,不知这份合同是否可以充当抵押。”

随后,苏辰从衣袋中取出这份协议。

本来,他计划找个地方安全存放这份协议,但在那之前恰巧遇上了这件事,于是就将其作为抵押之用。

银行行长虽然感到有些不解,但还是接过了那份文件仔细审查起来。

“这、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数额啊。”

银行行长睁大眼睛,从未见到过这么高的订单,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这合约应该不符合作为三千万元的担保资质吧?”

见对方有这样的反应,苏辰怀疑是否数额不足,但实际上像这样大规模的美元汇兑应该是足够的,用于申请贷款不成问题。

眼见苏辰有些疑惑的表情后,行长赶忙开口解释。

“没问题没问题,这份协议可以当作放款证明,三千万元额度完全可以满足,是否直接将款项汇到红星轧钢厂的企业账号上?”

“好的,这样即可。”

解决了这个难题后,苏辰松了口气;他还担忧这份合约不适用。

银行行长补充道:

“红星轧钢厂被列入可享外汇优惠政策与待遇的清单内;根据该规定下的各种条款,你的偿还年率仅为千分之一。”

办理这三千万元贷款的过程中,他注意到系统显示的信息里有关于红星轧钢厂特殊的授信状态,这说明背后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支撑。

本以为仅是简单的重振,如今却发现其在政策优待范围内。

这意味着苏辰背后的影响力不小。

行长没想到苏辰竟选了与他们银行协作而非国有行。

现在,他希望能尽早稳定住这个关键客户。

“仅仅千分之一年率吗,的确挺好。”

如此低息,意味着这笔巨额贷款基本上相当于零息。

对苏辰而言简直是划算极了,从银行获取巨大优惠。

但他依然遗憾地嘟囔着嘴唇,有些不满足。

银行行长对待这三千万的贷款态度如此积极,倘若苏辰再多贷一些,行长恐怕就要跪下来求他了。

对于苏辰而言,一般人的贷款不过是数万或数十万的负担,但当他借贷上千万时,这已不再是负累而变成了资产。

日后,即便是银行也可能会为了防止苏辰的企业破产,积极提供各种支持。

普通人无法想象这样巨大的借贷金额,而对银行来说,只要能够回收这笔资金,就是非常有利的结果。

资金只有通过流通才有价值,在银行里躺着不动的不过是几个冰冷的数字而已。

像苏辰这种实体经济的大型客户正是银行争夺的目标用户。

如果仅仅借款却不用来周转,这笔资金就会变成死钱。

苏辰明白这点,所以他决定把这些钱转换成活跃的资本。

否则,只将钱借出而不妥善运用,则终将会陷入无法偿还的境地。

他清楚这个道理,因此谈起借钱来毫不心虚。

小数目是别人帮忙借给你的,巨额借贷则是展示自身价值。

如果行长不是这么容易被吓到,苏辰或许真的敢借更多。

但在如今这个年代,即使苏辰有意贷款一个亿,也没有哪家银行能轻易答应。

这只是他的一种幻想而已。

但拥有一亿现金的话,苏辰完全可以不必担心产能跟不上市场需求,能够扩大工厂规模,制造并出售煤气罐以及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至国际市场,那时他将收获极大的财富。

不过,眼前这三千万也是非常好的条件了,成功总需要时间与步骤来累积。

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刻后不久,三千万资金便到达账户。

这家银行并无其他资金调度的需求,因而转账速度也异常迅速,款项一到账苏辰就赶往轧钢厂。

“张助理,麻烦你去把这些曾经被裁减过的高级技术工人再请回来。”

“厂长,让那些高龄员工重回岗位合适吗?”

张爱民眼睛瞪得老大。

记忆中大部分工人年龄都不小了,让他们回厂工作岂不是一个养老中心么?

“不用你操心,你只负责请他们回来就行了。”

“好,厂长。”

“同时把全国其它工厂被辞退的专业骨干人员邀请过来。”

现在钱的问题已解决,根据计划,扩展轧钢厂迫在眉睫;以当前规模显然不符合其长远目标。

正好赶上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大规模裁员的现象频现,苏辰借此机会把所有未充分利用的技能型员工全纳入麾下!

“厂长,但是厂里面可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提供呀。”

对于苏辰的想法再次感到不解。

然而他知道,“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人才,不应该让他们流落街头成为社会负担!”

在当前经济转型期间,国企的改革迫使大量依赖于所谓\"铁饭碗\"的工作人们寻找新的出路。

现在这个时代,不少工人因行业萧条失去了工作岗位,原先在轧钢厂和炼钢厂具备专业技术的工人,现在只能转行做小买卖,甚至去为别人刷盘子扫地以维持生计。

这样的下岗潮不仅来势汹汹,也让许多优秀人才流失。

苏辰手上握有一笔巨资,自然要合理利用。

对于张爱民担心的岗位不足问题,苏辰早已胸有成竹。

“厂长,我们现在厂里的经济情况虽然足以支付其他员工的工资,但如果再大规模招人,这点钱显然是不够的。”

张爱民忧心忡忡地说道。

苏辰的想法确实触动了张爱民,但作为厂长助理,他不得不关心轧钢厂的长远发展。

“不用担心,这些专业人才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自有应对之策。

厂里现在有三千万元的流动资金,招募新人或是扩建厂房都不在话下。”

苏辰的这句话震惊了张爱民,他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

“厂长,你没有开玩笑吧?三千万?这可真是太惊人了!”

“去做就是了,我们厂不差钱,将来也不会缺钱。”

苏辰挥挥手,示意无须多虑。

当前轧钢厂最紧迫的任务不是节省开销,而是拓宽财源。

已经贷款这么多,不如放手一搏争取更大的回报。

苏辰还有自己的独门优势,只要系统能持续供给,他就不会担心工厂会面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