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蒙古诸王联名上书(2 / 2)

康里巎巎微微笑道:“都是自家人,不用多礼,快坐下,我看了你的会试文章,其中关于春秋的见解,写的很不错,有几句令人印象深刻。”

“噫!春秋谨华夷之辨,楚则中国之变于夷者,故上不使与诸华等,下亦不使与夷狄均,来则嘉其慕义而接之以礼,强则罪其猾夏而威之以刑,圣人之情见矣.....”

“襄三十年,罢来聘,以报鲁侯之朝,回视向日越椒之不书氏者,又何如耶?”

“楚国从刚开始不识中原礼仪,到最后学习中原文化,融入中原,最终,从夷变成夏,这就是我大元啊!”

刘伯温再次起身拜谢。

他心中有些激动,来之前,揭傒思简单为他介绍了康里巎巎的大概职务,是如今大元有名的学士,若是有他推荐的话,那官路就要走得顺畅多。

揭傒斯曾是艺文监丞参检校书籍事,从五品官员。

而康里巎巎是奎章阁大学士,正三品官员,掌管艺文监,是揭傒斯的直接上司,并且拥有直接向新皇上奏的权利。

加上其蒙古人身份,很受重视。

而如此大的学士,看过他的文章,表示赞扬,传扬出去,对他有很大帮助。

刘伯温一时之间,真有些情绪激动。

揭傒斯又介绍了其他几位通过会试的汉人。

康里巎巎一一点评几句。

“这位是余阙,字廷心,这位是......”康里巎巎也向揭傒斯介绍自己带来的人。

此次是小范围的聚会。

元朝科举本来就少。

而且,参加科举一途的学子,不管是蒙古人、色目人,都基本是中下层人士,无法通过其他渠道做官。

因此,一旦中了之后。

各位进士立马抱团,并且寻求前辈,举行各种小范围宴会,这个时候,什么民族身份都不重要,只有前辈与同科之情。

一旦为官之后,众人互相照顾。

......

郯王回到家中,立马叫来宣让王。

“让那些人重新写一封奏折,全用汉字,别用什么八思巴文了,我写那玩意都费事,你还想让大汗看,别给大汗填麻烦,都改了,还有你,以后也用汉字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