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心中一喜,眼下应该不会有人反对,朝堂之上有一半的人支持自己,谁会在这个时候出头反对,除了楚王的人。
果不其然,大理寺少卿崔玉出列道:“陛下,晋王身为皇子,为国分忧是理所当然,况且此次春闱之事也不是晋王一手促成,若是如此封赏,是否有些重了。”
吏部尚书出列道:“陛下,臣认为崔少卿所言不可采纳,晋王是皇子,可同样是陛下的臣子,臣子有功自然是要封赏,若是因为出身而无视功劳,传出去怕有失陛下的声誉。”
吏部尚书的话得到了世家官员的支持,纷纷出列附议。
安帝看了一眼萧初和道:“元辅以为此事如何?”
萧楚和拱手道:“陛下,两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晋王既然有此功劳自然要封赏,可封赏的具体内容还需在商量。”
安帝听闻点了点头,“那你们就商量一下,将最终的结果呈给朕。”
此时,镇国公出列道:“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安帝心生疑惑口中说道:“准奏。”
“陛下,臣听闻春闱后并不曾发生军械丢失的事情,军械在一家名为忘忧的酒楼找到。军械丢失是大事,臣暗中派人查探,发现事情与兵部所报有所出入,这是臣写好的奏表请陛下过目。”镇国公从怀中拿出奏表。
安帝接过李总管呈来的奏表,一字一句的看着其中的内容。
之间安帝表情越来越狰狞,“啪”一声,奏表被扔到内阁几人面前。
百官急忙跪倒在地口称,“陛下息怒。”
百官不知道奏表上写的什么,只能等安帝发话。
安帝站起身走到跪在地上的晋王面前:“兵部军械丢失,你署理兵部。你说说看这件事处理的怎么样了。”
晋王一时语塞,去查酒楼的官员与兵卒全部消失不见。只能草草结案。
眼下安帝询问,晋王不知该如何回答。
安帝看向永安候桑和,“桑和,这件事情勋贵们也参与了,你来说说事情的经过。”
桑和心道一声不好,直起身子拱手道:“陛下,此事臣不太清楚,臣没有听闻勋贵们参与并部的事。”
安帝冷笑一声,“镇国公你来说说。”
“臣查到,兵部官员张远之,带人查封了酒楼。可并没有将人带回兵部,也没有将人送去京兆府或刑部,而是将带去了城郊的一处院子。”镇国公缓缓说道。
见安帝没有反应继续说道:“那张远之并非是为了军械丢失的事情,而是借机讹诈忘忧酒楼的酿酒秘方。酒楼一干人等不从,便被百般折磨。臣听闻此事后细心查探之下才找到那座院子,居张远之供述,兵部军械并未丢失,查封酒楼背后也有人指示。”镇国公说完后,看向安帝。
御史台的言官听到此事,纷纷出言要严查张远之与其背后之人。
身为朝廷命官竟然与百姓争利,公器私用不说,竟然讹诈胁迫。
安帝的眼神看向晋王,“晋王,这件事你知不知道?”
晋王支支吾吾的说道:“臣并不知晓。”
楚王此时出声道:“陛下,臣记得事发后兵部第一时间便上奏,军械丢失可是大事,晋王此时称不知情,怕是有些说不过去。”
这还是楚王第一次在朝堂之上如此直截了当的打击晋王,随后楚王一系的人纷纷出言,要安帝严查兵部还有晋王。
李阁老见事态有些不受控制,拱手说道:“陛下,晋王殿下一直在着手春闱之事,也许是太过忙碌疏忽了。”
安帝点了点头,“爱卿说的有理,偌大的兵部事务繁重,疏忽在所难免。”
季言庭看了一眼大殿内情况,对着站在一旁的李总管使了使眼色。
李总管对着殿脚的内侍点了点头,内侍悄悄的走出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