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各家反应(2 / 2)

让人惶恐的是,市长提拔的人中没有一个姓苏,这件事可是在苏家内部引起轩然大波。

多少耆老提出要主动送上自己这一房的子侄,跟市长求得和解。那怕大伙儿都不知道自家哪里得罪对方了,或者说知道,没把心底那层埋怨说出口而已。

九年前黄元宪代表荆州巡抚,接待联邦国外宾来访的事情,大伙儿可是记忆犹新。就算有人记不得了,新任黄市长也不忘隐晦地提醒别人,当初苏涣跟蔡镛两人是怎么落他的面子。

都说君子报仇,三年不晚。黄元宪九年归来,这是三倍的君子表现,有谁能说个错字。

这一闹,动荡的当然也不只是苏家。苏家辖下的工业集团,上上下下的员工也感受到那股风雨欲来的征兆。

不要说什么高层的事情,不会影响到底下的员工。这些在内部工作的人,除非神经大条到不知不觉的程度,否则他们对于事情是最敏感的。

至少那个习惯四处乱跑的总经理,不光是路上看不到了,还有一段时间都没看到人,也没听到任何消息,谁都会感到不对劲。

再稍微一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哪还不清楚。作为整个集团的主心骨,很不客气地说,苏家老爷被捉,或许影响都没有林文理被捉那么大。所以大家不可能不慌。

只是这个慌,还属于心理层面的慌。只要生产计划没有改变,管理层级的人没有放弃,那么整个集团的运作就还是正常的。暂时……

外人或许不清楚,但集团内部的员工都知道,所谓的生产计划大多只有一个月不到,甚至只有一两个礼拜的份量。

只要这些事情做完了,大家就会陷入不知道做什么的局面……虽然承认这种事情很漏气,但却是事实。

每间工厂的人虽然知道,生产一项产品需要多少原料或材料,但一直以来,他们都没自己安排过这些事情。

尤其是有多少产品要送往其他工厂,或是作为商品送到贸易行开始分销,这些更是每间工厂掌势者的知识盲区。

大伙儿光是熟练技术、钻研技术就忙不过来的,哪还有精力放在销售与采购这两方面。

唯一有这方面意识的人员,就是同样被苏家老爷收为门客,负责经营贸易行的李二苟。但要想把他调到林文理的位置上,他又欠缺了制造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