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些粮种、肥料跟农药是由国际粮商提供吗?应该不至于连机器都可以借用吧。播种期跟收割期的时间都差不多,根本不可能轮流使用,必然要一家准备一台。”
”老爷,您觉得这种事情有可能吗?您自己都迟疑了。”
苏涣讶异说道:”种苗要钱,肥料要钱,农药也要钱。那我为什么不自己随便种,粮食自己卖、自己吃就好?”
林文理说道:”方法有很多种呀。最简单的就是让种地的人不用考虑卖给谁的问题,订定契约,保证收购。甚至运输的问题也能交由这些粮商来解决,农民只要负责种地就好。
”再譬如可以用更高的价格来收购;或是用契约限制,当违约的时候要支付大笔赔偿。也可以用契约事先约定好粮价,不会因为丰收而压价。
”假如因为灾害减产,还能约定收购的总金额不低于某数。假如真因天灾让一整年的劳动成果全部归零,契约也设有救援条款,保障农民不至于血本无归。
”别以为多了这些保障是赔本的生意,肯定没人会做。能做到国际粮商水平的,生产基地必然遍布世界各地,总不会所有地方同时遭灾吧。
”以这种大型企业的体量,一两处生产基地的意外损失,不可能承受不了。挖东墙补西墙这种事情,虽然听起来像是笑话,但对国际粮商不说司空见惯,那也不是什么大新闻。
”再说某一年因为旱灾或水灾而导致某地歉收,难道年年都会歉收吗。那么在考虑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帮助一处生产基地度过这种临时的危机,以确保来年的收成,并不是什么为难的选择。
”除非今天遇到的不是意外的天灾,而是**。譬如战争,且可预期这将会有长时间的影响,那么跟这处生产基地解约就好。
”简单地说,就是配合粮商的要求能有更高的利润。或者是可以保证旱涝保收,那么即便粮价比外头还要低一些,考虑到不可测的风险,其实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可是……”脑筋一时转不过来的苏涣,其实是想举什么例子反驳的,但却又找不到话可以说。
林文理虽然猜不透苏涣的心思,但也是笑了笑,说道:”老爷,我知道你一定想提出很多农民拒绝这些国际粮商的理由。但既然有理由,自然就有解决的办法。
”对这些做到国际粮商等级的商人来说,他们不害怕让利。因为只要有足够多的生产基地,足够大的生产规模,这中间能够产生的利润是外人无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