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国际粮食集团(2 / 2)

苏涣也不生气,添了茶,说道:”假如事情真那么简单,大金怎么就出不了几个能在国际上跟人拼搏的大粮商。都是些关起门来自己玩的小气玩意儿。

”种地的事情我不敢说精通,但至少也是清楚。当圈的地大了,这个时候就已经不是单纯种地的问题,而是如何去管理。

”而说到管理,这又跟官场上的本事差不了多少。只不过种地的事情大家都熟,所以欺上瞒下的难度更高。

”不像那些县官,要是来个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的书呆子,注定要被手底下的人欺瞒。但就算如此,想要坐大哪里有这么容易。可信任,可用的人手太少啊。”

最后那句话,可是苏家老爷真心的感慨。都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但一个苏家就百来号本姓人,大伙儿也是各有各的心思。

表面上人心是齐的,但一涉及到各自利益的时候,就又不齐了。

看得到却摸不到的是一个看法,譬如大多数苏家人看工业区这块肥肉,看得摸不得。而兜里的要被掏出来又是一个看法,譬如化肥厂明显触碰到苏家人的敏感神经。

苏家在大金朝构不上那顶尖的五姓七望,在荆州也不入四望之数,也就是个中等偏上,甚至应该算是个中等偏下的家族。

这也就是有一手种植灵粮的本事,让他们在靠山的支持下几百年来屹立不摇。但要说起粮食产量,不比第一梯队的望族,就比江夏郡的其他豪族,苏家也就是个弟弟。

无法坐大是因为苏家不够狠,圈地、吃地不比那些大家族多吗?当然不是!

苏涣自认为治家也还算严谨。苏家又是耕读传家,族内风气当然不会乌烟瘴气的。唯一想得到无法坐大的原因,就是人丁不旺。

有资格进族谱的苏姓人也就百来号,算上世代侍奉的家生子,也就四五百人。再算进各地的佃户,也没过两千之数。

跟那些光自家动员,就能拉出几个师的大家族不能比呀。

对那些大家族的路数,曾进入过官场的苏涣在耳濡目染之下,多多少少也心理有数。不论是脏的手法,或是不那么脏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