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汉津市的商业格局(2 / 2)

而今,他在技术学校所带的学生,都是为了更美好的将来而读书的。虽然听起来势利了些,但这一回,不再是为了送他们赴死而培养这些人。

就像是为了补偿过去犯下的罪过,苏家老爷这才同意了林文理的办学办法,即读书可领薪水的方式。在之后也是尽力支持,这所’赔钱’的学校也才能经营得下去。

所以别看苏家集团如今势大,外人就肯定眼红。

那些太遥远的家族不好说,汉津市的在地家族不是没有那种精于计算的账房人才。虽然没拿到苏家的账本,但这些人从苏家的流水项目一算,发觉赔本赚吆喝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管是屡次扩大规模的材料实验室或技术学校,那都像是吞金兽一样,将海量的利润砸进其中,还不带点水花响的。

要是在苏家崛起之初,这些家族还想加入苏家的生意。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没人想这些了。

苏家集团,赚钱的项目多,赔钱的项目也多。赔钱的项目不见得是卖的东西卖便宜了,而是雇佣了太多人,导致入不敷出。

苏家老爷有可能把赚钱的项目拿出来,让大伙儿有机会分一杯羹,却把赔钱的项目留在手里,掏老本补贴吗?

要是苏涣真那么蠢,其他家族当然乐意把苏家拆吃下肚。

问题是有本事混官场的这位大儒,或许在专业知识上不比那些能工巧匠还要优秀,但要说人心,真没几个人看得比他透。

虽然没能在赚钱的项目参一脚,真正让这些汉津市本地家族不眼红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同在这座城市里的致富之道。

苏家集团在这八年间的努力,全都围绕在’工业’这个主题。尽管如此,产业布局也还没有真正形成死循环。

总有些东西需要从外部获取,而制造出来的商品也要卖出去才行。

对内销售不说,对外销售管道上,尽管有李二苟所成立的贸易行,还有游白笙背后的船运公司,也还无法完全消化苏家集团的全部产能。

苏家对于有人做二道贩子,基本上是维持着不干涉的态度。只要不提想包圆了全部产出,成为全权代理商。’通路为王’这个道理,林文理比谁都明白,当然不可能任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