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本市建造的核电厂正式启用,且大楼内部多了一间机电房,负责调配整栋大楼的用电。这可比原本直接从变电站牵电线过来还要稳定得多,而且用电容量也进一步提升了。
所以市府内的电工正带领着庶务科的几名杂工忙进忙出,要将原本希望设电灯,但碍于电力问题不敢装上的地方,拴上早已准备好的灯泡。
话说大楼内的线路早在发电厂建造计划开始时,就已经陆续布置、改造完成。现在他们的工作就只是拴上灯泡,确认线路是否正常连通。
所以别看市府内的作业有些忙乱,但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顾虑到还有市府属员在工作,不好放开手脚施工罢了。
这些都是市政府的人,轮不到林文理指手画脚。他会过来,也如前面所说,就是露个面,表达一下’我很重视’的心迹,倒不见得真要指导什么。
反正没问题就皆大欢喜。要是什么地方出了点差错,他又不在场,那给人的观感可就截然不同了。
而市长为首的几名市府高官,现在也还待在核电厂那边,大楼内没有什么要员。所以看一切顺利后,林文理到了秘书室打声招呼,就又赶往下一个地点。
汉津市的第三个目的地,是蔡镛一力促成的公学。
这是学习西方教育经验,配合大金国情,由蔡镛主导改革后的一种新的教育体制。
由于大金朝廷对于教育的态度,一直都是奉行愚民政策。恨不得整个国家的人都是猪狗牛马,乖乖任凭他们这些入关的老爷驱策。
但是接连的叛乱、外战与大战,让朝廷的控制力降低到前所未见的程度。
现在各地,特别是大金南方的状况,就是谁能出得起钱,手里有人,那么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也就官员任命与部分税赋朝北方解送,维持着大金名义上的国土完整。
靠着苏家集团贡献的大笔税金,由蔡镛主导的汉津市公学想怎么办,自然全在这位市长的一念之间。
又加上汉津市事实上是以苏家集团为主导,流入大量人口的新兴城市,社会环境氛围迥异于其他地方。
因此公学学制并不完全西化,也不遵循传统,而是配合苏家集团的需求,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