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状况下,只能蒙着眼瞎猜。或许某些老练的工程师可以说出一堆似是而非的理论,但实际上所有人都只能就生产出来的铁水进行检测,看这批铁水是否合格。
不合格,运气好的话还能封闭溶铣口,让高炉内部反应继续进行,并期望能按照预想状态产生反应与作用。
但是旧式高炉的设计,让封闭溶铣口的动作不那么容易完成。这个时候就只能等待高炉冷却,然后清理内部,重启点火作业。
幸好在点火时,通常炉料不会投入太多,而会用其他方式覆盖在进料口,好让热量能像有大量炉料堆积在高炉上半段一样,被保留在高炉内部。
这种时候要重启点火,可比正式运行中的高炉熄火后要再重启,要来得容易许多。
假如运气十分好,产出的铁水经检验后合格了,那当然是普天同庆,开工生产啦。
总之一句话,高炉点火作业是否成功,多多少少带着碰运气的成分。很多不知其作用的步骤,其实主要目的都是在想办法提高成功率。但是否真的有用,只能说玄学成分居多。
这也是为什么电炉的技术成熟后,利用焦炭的旧式高炉就迅速被取代。除了更为环保的理由外,更大的理由是因为电炉的运用灵活性远比焦炭式高炉要好。
不过那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林文理却没有那些麻烦。他从矮人那边学来的本事,可以从细微的声音中辨别出石头的低语。
这些非生物无时无刻都在述说着自己的状况,往哪里移动,变成什么模样。哪怕改变了型态,就连其本质也产生变化了,它们一样在讲述着。
这种玄之又玄的说法经过科学化的翻译,那就是所有物质都有其固定的辐射频率,只是大部分物质的辐射并不像狭隘定义的核辐射那样致命。
当物质所在的环境变化了,当然会影响可观测到的辐射情形。假如物质本身起了变化,辐射也会随之改变。
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从辐射,即’波’来观测到世间万物,而波形又和频率有关。所以世间万物也能够用听的来理解。
有相当多的物理学家所在做的事情,并不是去解释这个现象,而是想办法把这个现象可视化。将其变成人类肉眼可以观察,耳朵可以听见的形式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