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高炉方面,问题就复杂许多了。
暂且不考虑铁矿石是否充裕的问题。
所谓生铁、熟铁跟钢的差异,不过是含碳量有别的铁碳合金而已。
真正意义上的纯铁,即铁含量在99.8%以上的金属锭,因为强度、硬度都很低的缘故,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并不广。所以自古以来所谓的铁器,基本上指的都是铁碳合金,而非纯铁。
而含碳量由高到低,为生铁、熟铁与钢。假如林文理愿意,他大可设计一个生产流程,让铁矿石直接变成熟铁,甚至是钢锭。
但是生铁还是有其意义的。由于铁器的运用在历史上有着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不管是怎样特性的铁器,都有其用途与适用方向,包括生铁在内。
要是一步到位,让铁矿石变成钢,那要用生铁的时候,岂不是还要想办法提高碳含量。这就等同于走回头路,不光浪费了之前所下的功夫,还要额外多费些功夫,才能得到目标产品。
所以有的时候,迈出的步伐就不能太大,以免蛋疼。林文理也就没想要在第一座高炉上做太多文章,乖乖地将铁矿石提炼成生铁锭就好。
只要有了合格的生铁锭,那么面对几乎是无限多的再加工选项也就容易许多了。
林文理打算大量标准化生产的第一项产品,则是铁轨。
当然,他要做的可不是用于铁路运输系统的铁轨。就算真能做出来,在没有一个具公信力检测机构背书的情况下,谁敢用重建中的汉津钢铁厂,其所生产的铁轨?
就算用不法的手段走通关系,让人睁只眼、闭只眼,林文理也不敢卖呀。这要是出事了,算在谁头上?即使可以推卸责任,林文理自认所剩不多的良心,也依旧会感到不安。
这不是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没信心,而是在没有其他权威机构背书的情况下,对把铁轨买走的人没信心。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背后使坏,暗中调包铁轨,或是刻意制造事故。再以铁轨质量不过关为理由,来给重建中的钢铁厂泼脏水、扯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