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过了好一会儿,对方迟迟没有动静。
大堂外,乔银他们便有些焦急起来,唯恐出了什么意外?好在又过了一会儿,年轻人手中的笔终于动了起来,众人才重重的松了口气。
这一回,年轻人记录的时间更长了。
直到写完后,才终于站了起来:“报巡府大人,洋务衙门总署发来回讯:洋务衙门现有战舰二十二艘,然秋后即将出海,恐不够驱使。另有武装商装船十八艘,可解燃眉之急。从外省调船,只可由廉州,胶州二省调渡船大船;其余省分相助,也需经过洋务衙门审批,以免发生海难。若乘小舟出海,只可从浅塘以北沿海渡海至瑚上掉渔岛,方可避过瑚州海峡之风暴……”
年轻人边念,宁卫边点头。长年在泯南理政,他谈不上精通洋务,但绝对不是门外汉。
“浅塘以北出海?那得风向转北才行吧……而且从浅塘出海,恐怕会引起江东士绅的不满,这件事情恐怕得好好筹划一下……”
宁卫边嘀咕了几句,年轻人也马上继续记录。
不过宁卫很快反应过来,抬了抬手:“这些事情,就暂时不要发了。你只向祁大人回讯,说余下事宜,等会面之后再详谈不迟!”
年轻人马上应了一声,便把这段简短的内容发了过去。不一会儿,就收到了回讯。
“报巡府大人,洋务衙门总署发来回讯:恭迎巡府卫大人前来商谈余下事宜!”
“好!”
宁卫便站了起来,连连点了几下头。
“好,这东西实在太好了!来人!先让衙门把专举权批下来,我要上折子给皇上!”
一位同样候在堂外的官员,马上应了一声:“是!”
就急匆匆的离开了,显示出了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
随着宁卫招了招手,乔银他们也满心欢喜的进了大堂。宁远也喜道:“爹,这传信器……”
宁卫眉头一皱:“什么场合?称官讳!”
宁远连忙收敛了一点,拱手道:“回巡府大人,这传信器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大人示下!”
宁卫想了想:“非常好用,简直让人惊叹!若要说不足之处,就是没个提醒……我是说,你们能不能在上面安个……比方说安个铃儿?要传信的时候响几声?”
说着,他又望了望年轻人:“刚才这位后生候着传信仪的时候,可是一直巴巴的等着!万一等太久,一个失神,话没听齐全,那不就坏事了吗?”
乔银他们对望了一眼,这个只有孙连诚能回答了。只得拱手道:“卑职们尽力就是……”
年轻人也连忙拱手道:“回巡府大人,学生并不觉得劳累,多谢大人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