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银有些看不下去,只笑道:“宁大哥,京城的这种联营店面,和别处不大一样。看我的。”
说着,他回头微微抬手,叫住了一个推小车的伙计。说道:“来三碗酱肉小面。”
“来嘞!”
伙计唱了句喏,揭开小车上热气腾腾的蒸笼,麻利的从中取出了三只小巧的花瓷碗。
小碗只有茶盅大小,看着挺可人疼。里面盛着热呼呼的细丝小面,菜码儿也搁得齐齐整整。
只是这样小的碗,当然装不了多少东西。伙计也重新盖上蒸笼,继续转悠去了。
乔银拿起筷子,拌了面。吃了一口,似乎回忆起了什么往事,自嘲的笑了笑。
周近他们也学着样子,拌了拌面。只是几个大男人才几筷子,就把面吃光了。
好在他们也知道了这的规矩。看见又有小车推过,也伸手拦了一下:“您家店里有什么?”
“哦,几位是赶考的举子吧?小店专卖面点,吃了管饱!管保几位高中皇榜,连升三级!……”
这个小车主挺热情,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东西。
周近和宁远也不寒碜,点了十多个小蒸笼摆在桌上。包子,饺子,烧麦,春卷,当真琳琅满目。
原来,这连升客栈除了大老板联营,小摊贩也在这里做生意。客人要什么,这里基本上全有。
如果要结帐,就直接数盘子。方便快捷。
旁边的几个水手也看明白怎么回事,有样学样的开始点东西。当真是即新奇又好吃。
“到底是京师地界,这才叫过日子!咱们源州的馆子哪有这阵势,土气巴拉的。”
见识了京城的格调,宁远当真有些舍不得走了。
正在他感慨京城风雅富饶的时候。旁边的一桌人却突然吵了起来,把周围的食客们吓了一跳!
“这诗,到底是谁写的?”
听见怒吼,不少人都望了过去。乔银他们也被吸引了注意,见那桌的人围成了一个团。
原来在墙壁上,有人写下了一首诗:
“朱楼碧水山亦青,红歌绿舞未见晴。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银亰当玉京。”
茶楼酒肆的墙上,多有文人雅士题诗。这首诗原本夹杂在其中,并未有人注意。
即便有人注意,也没人去计较。
但真有人计较起来,那就不一样了!
只见这个浓眉方脸,一脸正气的少年指着墙壁,高声喝道:“这谁题的诗?简直大胆!”
旁边一个白净秀气,略显文弱的书生,则是劝了一下:“哎呀!文人搔客,偶尔附庸两句风雅,何必大惊小怪呢?喝酒,喝酒!……”
砰!
浓眉少年却重重按了一下桌子,震得桌上的碗筷蒸笼都是一蹦!这让原本喧闹的茶楼都安静了许多。
更多的人朝这边望了过来。
“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