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公孙策说道:“我们公孙家族,你是我们的家主,如果没有人出生入死,就只能你冲锋陷阵了,我做弟弟愿意为哥哥效劳。”
公孙胜道:“弟弟懂事了,哥哥以后都要依靠你了。”可是眼睛里却泛起泪花。
驻守广阳县的将军带着三万大军前来救援,公孙策听从哥哥的命令没有只带八千就出战,而是带着一万五千人出击。
公孙策身先士卒作为表率,带着手下士卒冲入敌阵,他挥刀向马下的士卒砍去,长刀经过的地方无依然站立。
看着杨光穿着明晃晃的黄色铠甲,公孙策知道这个就是他们的将军,他提着一丈长的大刀拍马向其冲去。
看见公孙策向着他而来,杨光汗毛都竖了起来,命令手下立刻前来保护他。
公孙策的马也不是普通马匹,一身黑色皮毛就像绸缎一样柔软明亮,头骨小、眼睛大、鼻孔又大又圆、马口吻较浅,马四肢健壮。
公孙策骑在马上就像腾云驾雾一样,更难得的是坐在马背上一点儿都不颠簸,是一匹好马。
黑马飞身一跃跳入人群之中,马向下疯狂践踏,将士卒踩的血肉模糊、断手断脚,可是黑马仍然撒欢的踩着好像乐此不疲。
几次跃起、落下,造成数十人死亡,距离杨光越来越近,他的脸庞清晰可见,甚至能够看到他惊恐的表情。
黑马猛的跃起,公孙策的大刀也高高举起,刀马落蹄之时,大刀猛的落下,人借马势将杨光劈成两半,鲜血喷洒而出,落在公孙策身上。
公孙策恍若未觉,对杨光的手下道:“你们的将军被我杀了,如果不想死的话就投降吧,如果负隅顽抗,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没有被杀的士卒面面相觑,有一个士卒的武器掉在地上,发出哐当的声音,剩下的士卒也将武器扔在地上。
然后对公孙策道:“我们愿意投降,请将军不要杀我们。”
公孙策没有大开杀戒,而是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将他们编入军中。
很快驻守静海县的金瀚来到了蓟城附近,公孙策带着三万降兵和一万骑兵来到城外,他没有让他的骑兵出战,而是让降兵出战。
降兵被逼无奈只能与之本国人自相残杀,看着降兵对自己拔刀相向,金瀚没有再心慈手软,而是下令进攻。
很快五万大军就对着这三万展开杀戮,双方互不相让,因为不还手在战场上意味着死亡,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哪怕三万人少于五万人但是在他们殊死一搏下,也对金瀚造成很大伤亡,三万降兵不到万人,五万燕国士卒死亡两万,相当于一个换一个,更糟糕的是剩下的三万人几乎人人带伤,精疲力尽。
此时等候多时的公孙策指挥一万大军冲入阵中,三万大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引颈受戮,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样。
金瀚不忍心让这些士卒就这么死去,大声喊道:“我们愿意投降,请不要杀我们。”
听到金瀚的话,公孙策停止了杀戮,那些士卒也放下了武器,乖乖的待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鹌鹑一样。
在看到公孙策没有杀他们,接受了他们的投降,金瀚会心一笑,拔出长剑横在脖颈之处,手用力一拉,鲜血喷洒而出,在死之前他说道:“大王,我为你尽忠了,你不要怪我让他们投降,我只是不想让他们做无谓的抵抗,牺牲自己的生命,毕竟他们也有儿子、妻子和父母啊,就让我替他们去死吧。”
看到这一幕燕国士卒泪流满面,对于金瀚的死悲痛欲绝,本来准备追随金瀚而去,可是他们的命是金瀚牺牲自己的名声换来的,就不再寻死觅活。
公孙策敬佩金瀚的为人,命令手下打造一个棺椁,然后将尸首和尸体缝在一起,将染血的铁甲和内衣换下,然后穿上整洁的衣服,放入棺椁之中。
所有的士卒被于金瀚的气节所打动,全场静悄悄的,就这么看着金瀚的棺椁双眼无神、目光呆滞。
将金瀚的尸体埋入土里安葬后,众人才清醒过来。
公孙策将两支投降的军队编入军中,此时降兵两万,而公孙策的士卒毫发无损。
在蓟城等了一个月,依然没有援军来救,公孙策知道不会有援军了。
他们准备对蓟城用兵,但是在用兵之前,公孙策还想要做一番努力,减少自己的损失。
公孙策让手下走到城外,对蓟城的百姓传信:如果投降可以免其一死,如果负隅顽抗,城破之后将会屠城。
蓟城百姓听到公孙策的话,看见他消灭十万大军,知道他有能力攻下蓟城,所以他们缓缓的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
入城之后公孙策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将城内的粮食慷慨的分给城内的百姓。
就在公孙策准备抓住燕王的时候,被手下士卒表现说:“燕王人已经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