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莽?苏渊!(四)(2 / 2)

来自中原的士兵,根本不在乎凉州人的死活,他们对凉州百姓的劫掠,一点也不比羌胡差。

羌胡就更不用多说了。

这些年查得严,苏家也开始收敛了。

而在太学内

十四岁的苏渊(王莽)结束了太学进修镀金,但却并没有选择进入官场,而是在雒阳游学,继续镀金。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太学这两年,他把光武帝以来的儒家新理论吸收殆尽。

所有太学讲师都被苏渊震惊,其他同学也都主动攀附苏渊。

苏渊对儒家经学的解读,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要更加深刻。

太学令袁汤甚至在与苏渊辩经时略有下风。

辩经那天,所有太学生都瞪大眼睛,袁家可是经学世家,居然在辩经时辩不过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如果与袁汤辩经的是马融这样的大儒,大家还不会有这么大反应。

但苏渊才十四岁啊!

苏渊对《尚书》的西伯戡黎篇进行了七天七夜的解读。

一百多字的内容,他解读出了十万字,而且还没解读完。

太学的听客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真正的大儒,会把枯燥无味的经学用生趣的方式解读出来。

而很多儒生,照本念经枯燥地解读经典,却还要怪百姓愚钝听不懂圣人经学。

大儒马融在解读经学时,常常用生活中的例子举例,一个观点推出十几个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例子,让学生们开怀大笑的同时又学到了知识。

咬文嚼字是这个时代的潮流,孔夫子说过的一个字,能被各种儒生解读出几万字,每种解读都能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