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守望者霍尔顿”(2 / 2)

“你”

“你听我说,我和允儿的事情,我们都是成人了,我一定会处理好。至于孩子我不会不管不顾。既然我现在知道了孩子的存在,我就一定会负这个责任。”张帆振振有词的说着。

“好,我希望你不要辜负他们,仅此而已。既然这样,那我就先走了,希望你说到做到。”说完俞小闲就要离开。

“小闲”在俞小闲站起来的那一瞬间,手腕被一双厚实的手掌紧紧的握住。

“怎么了?”俞小闲挣脱后说。

“你还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一起看过的那本《麦田守望者》吗?”

“《麦田守望者》,好端端怎么提起这本书。”

“我觉得现在的我们和那时候的主人公那么的相像。霍尔顿那个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惶,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这可以说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人物霍尔顿的悲剧所在。但是,现在作者塞林格笔下的那个悲剧的霍尔顿不就是我们真实的写照吗?活的虚无缥缈,假模假式。”张帆淡淡的说着。

“张帆,你究竟想说什么?”

“小闲,我想说其实我们都活的好累,都是为别人而活,都是为了面子,为了尊严,为了伦理道德可偏偏不为自己,小闲,我相信你肯定听懂我所说的话的意义,我只想说,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累了,记得还有我,这个与面子,伦理道德,尊严都毫无瓜葛的单纯的我。”

说完张帆便起身离去。这是第一次张帆主动的先行离开。或许俞小闲已经习惯了一直看着远方的风景而不是背影,所以,这一次,俞小闲真切的感受到了张帆口中的《麦田守望者》。那个活的虚无缥缈假模假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