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余杭县。
重建以后,余杭比之前更为繁华,只稍逊于京都。
陈墨成就超凡帮助女帝登基的事迹也在民间流传,引来无数习武之人汇聚余杭来追寻超凡机缘。
这里的武道也在朝廷有意的推动下发展得更为繁华。
县衙里,方大县令坐在大堂中,认真的审着案子,废除了之前的荒唐规矩。
时至今日,他哪还不知道当日偷袭他之人的身份,为了将功赎罪,他主动从吏部侍郎自降三级,回余杭做七品县令。
“堂下何人,所犯何事?”方大县令拍了一下惊堂木,厉声道。
大堂中央,跪着一男一女两人。
男子抬起身子,沉稳的说道:“草民常昊,是被冤枉的,家父确实是贼人所杀。”
“冤枉啊,大人,民妇常柳氏看的清清楚楚,是那贼人杀了老爷以后又将赶来阻挡的仆人丫鬟都杀了个干净,若不是昊儿是易筋境的武者,拼死打退了那贼人,民妇早已殒命......冤枉啊......大人.......!!!”另一边,那女子匍匐着身子,抽泣道。
方大县令皱着眉头,若是按他以前的规矩,遇上这等案子,先把辣椒水老虎凳骑木驴走一遍,扛得住这些还不说的他也不多废话了,直接强行画押等上面批复后秋后问斩便是。
但现在他不能这么粗糙的办案。
他现在要做到有理有据,公正严明,既让百姓信服,又要让人犯主动认罪。
重新回到余杭县衙以后,方大县令将县衙上上下下清理了一番,将屡教不改的老油条都清出了衙门,在有功便赏,任用贤能,衙门里正是朝气蓬勃的时候。
留下来的人也都是有真本事的人。
这件案子的实情,衙役们早已勘察清楚,但现在最为重要的是没有人证和物证。
虽然衙役们有多年的办案经验,若是以往,这种案子多半也是开始上刑了。
但方大县令知道他现在万万不能这么做,否则在那位心里多半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他好歹也是饱读诗书,正儿八经的通过科举的进士出身。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拍下了惊堂木:“休堂!”
......
衙门大门口,围观的百姓中。
陈墨一袭青衣,站在人群后方,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方大县令他是认识的,这次他恰好路过,碰到了审案就上来看一看。
先前他有听瑶光说过,方县令主动申请回余杭做县令的事情。
而且方县令回余杭以后,确实为余杭做了许多事,算得上是为官有道。
陈墨的元识跟着方大县令去了后堂,他想看看方大县令会如何应对。
县衙后堂。
方大县令焦急的在堂中转圈,师爷和捕头围着县令抓耳挠腮。
一时间也想不出一个办法。
陈墨通过围观的吃瓜群众对案情大致了解清楚,正欲传音帮助县令。
这时,县令突地一声“有了”停住了脚步。
他抬头挺胸,面上洋溢着笑容,吩咐道:“赵捕头,你去将常昊和常柳氏分别带入东西厢房,你和师爷去审常昊,老爷我审常柳氏。”
赵捕头愣了一下,没有理解方大县令的意思。
师爷在一旁嘿嘿一笑道:“那常柳氏姿色确实不错,大人放心享用,我和赵捕头一起去好好招待那常昊,定让他俯首认罪。”
赵捕头这才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