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的卫所,大多数都是分布在沿海地区,为的,就是防范倭寇。
在大明朝,打倭寇,是必然的选择,不会有任何歧义,更不会有任何人反对,更没有任何人敢反对。
“朕听闻,朝堂上有人怀疑朝鲜与倭寇私下里有所勾结?”
王锡爵就知道皇帝要问这个,毕竟怀疑朝鲜与倭寇有所勾结,不是朝堂上有人这么怀疑,而是基本上所有人都有这种怀疑。
“回禀皇上,今年三月,琉球就将倭寇将要进攻我大明的禀报给了福建。”
“按理来说,倭寇的国书是同时下给琉球与朝鲜的,倭寇的对马紧临朝鲜,倭寇的萨摩,紧临琉球,朝鲜和倭寇之间的距离与琉球和倭寇之间的距离,相差无几。”
“可琉球早就将事情禀告给了我大明,但是,至今仍未见到朝鲜派人禀告。”
“而且据琉球所述,朝鲜已经投靠了倭寇,倭寇走陆路进攻我大明,就是以朝鲜为先导。毕竟朝鲜入贡时,是经辽东进入山海、永平,而后抵达京师,对于我大明的路途十分熟悉。”
“朝鲜紧临辽东,双方在边界巡逻的士兵甚至能够碰到一起。琉球能跨海将消息禀告给福建,朝鲜却没有走陆路将消息禀告给辽东。”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朝鲜如此瓜田李下,难免不让人怀疑。”
朱翊钧点点头,“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怀疑是对的。”
“朕还听说,许阁老,有不同的见解?”
刚刚入阁的许国听到皇帝问话,随即躬下身子。
“回禀皇上,臣曾出使过朝鲜,对于朝鲜的国情,以及朝鲜与倭寇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
“臣蒙圣上拔擢之前,掌礼部大印,多与朝鲜使臣接触,以臣看来,朝鲜倒还不至于与倭寇勾结。”
朱翊钧当然知道朝鲜不会与倭寇勾结,但其他人并不知道,加之琉球的实名举报,朝鲜本身又瓜田李下,因此,许国的所说的话,反倒成了异类。
“军国大事,马虎不得。许阁老,你仔细说一说。”
“臣遵旨。”
许国缓缓道来,“朝鲜与倭寇之间,也是素有仇怨。朝鲜南部,与倭寇的对马隔海相望,经常受到倭寇的劫掠,双方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但大规模的战事极少。”
“按琉球所述,倭寇给朝鲜下了国书,这个应该假不了。朝鲜之所以没有向我大明禀告,臣以为,朝鲜应该是想两头都不得罪,只顾自己。”
“朝鲜背地里小动作不断,可在表面上,依旧对我大明恭顺。朝鲜的官员中,也有很多心向我大明,奉我大明为主。”
“以臣看来,朝鲜想明哲保身,坐山观虎斗,隐瞒不报,倒是有这个可能。但如果说朝鲜与倭寇之间相互勾结,相约进攻我大明,怕是有些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