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定性(1 / 2)

乾清宫中,朱翊钧正在翻看西北送来的奏本。

内阁首辅申时行、兵部尚书梁梦龙,二人应召前来,以备垂询。

“宁夏致仕的副总兵哱拜造反,已经被三边总督魏学曾、宁夏总兵李如松等人平定。”

“据魏学曾等人的描述,宁夏巡抚党馨,欺压士兵,这才导致军中有不少人愿意跟随哱拜谋逆。且在平定叛乱中,党馨畏畏缩缩,胆小懦弱。”

“平叛有功的将士,兵部照例封赏。党馨这个宁夏巡抚,免职吧。”

申时行躬身问道:“皇上,宁夏是边陲重地,近来西北局势愈发严峻,免去党馨的官职后,该当由何人巡抚宁夏,还请皇上示下。”

朱翊钧心中早就有了合适人选,“西宁兵备副朱正色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皇上,宁夏总兵李如松目无尊上,顶撞上官,三边总督魏学曾与宁夏巡抚党馨皆上疏弹劾,照例,是不是先将李如松调往他处,以免在当地引起更大的冲突。”

李如松是皇帝的爱将,他与巡抚起冲突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在宣府总兵任上就和宣府巡抚许守谦差点没打起来。

跋扈归跋扈,可李如松也是真的能打。

申时行知道皇帝会有意维护李如松,而李如松确实是员猛将,能打仗,若是就此弃之不用,着实是可惜。

李如松与三边总督魏学曾与宁夏巡抚党馨都不和,虽然党馨已经被免去官职,可魏学曾还在。避免扩大失态,趁早把李如松调走。

作为文官来讲,申时行肯定是不待见李如松这么跋扈的武将。可从朝廷层面来说,李如松是个人才,不能不用。

所以,申时行就采取了老办法,和稀泥。既然李如松在宁夏待不下去了,干脆,挪地方吧。大明朝那么大,找个地方安置李如松还是不成问题的。

明朝总体而言,是文贵武轻,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武将就会对文官俯首低耳,唯命是从。

李如松是一个例子。

除了李如松之外,尤继先也跟文官叫过板。

尤继先担任蓟州总兵时,和蓟辽总督蹇达因夷丁一事起了冲突。尤继先虽然只是个总兵,但面对蓟辽总督蹇达一点都不打怵,直接叫板。

蓟州总兵、蓟辽总督,这两个人的驻地离京师都很近,有什么公文送到朝廷很方便。于是乎,这两个人都纷纷向朝廷上疏,弹劾对方。

结果就是,尤继先调走,换了个地方,继续担任总兵。

到了明末,这种现象就更常见了。

典型的就是左良玉,先坑死了三边总督傅宗龙,又坑死了继任的三边总督汪乔年。最后的朱仙镇之战,更是先行撤退。

当然,也是因为左良玉手里有兵,所以他才能避免被问罪。

崇祯皇帝杀的文武官员很多,这也是他被人所诟病的重要原因。

不过,崇祯皇帝确实是有种近乎癫狂冷酷的状态,他对手下的那些文武官员不怎么信任,只要是出了事,能按律治死罪的,绝不留活口。

但是,崇祯皇帝杀的那些大臣,除了极少数之外,因为其中确实有死的冤枉的。其余的绝大多数,哪个不是通过正当程序杀的?哪个不是有实打实的罪名杀的?

总督、巡抚、总兵,这种级别的官员,是皇帝随随便便就能杀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