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民心,圣心(1 / 2)

诛神司正堂衙门。

昨天登闻鼓敲响,李剑湖三人状告周铁衣的事情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水之中,掀起了一层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涟漪。

两日后,诛神司衙门前,因为《天京报》的刊载,所以今天百姓们都知道第一次三堂会审会在今日举行。

密密麻麻的人群如同潮水堵在诛神司外,让诛神司的文吏们额头微微渗出汗水,赶忙跑进去禀告。

诛神司正堂之中。

一众朱紫官员们正襟危坐,目光时不时会瞟向中间喝着茶水,神态自若,身穿蟒袍的周铁衣,他们也想要知道周铁衣会如何审理此案。

周铁衣左右,还有刑部尚书崔万霞,御史台总宪邓振全。

按理来说,到了这个阶段,会审的三位主官都会交流一下具体的案情。

但是法家的崔万霞,儒家的邓振全都没有要和周铁衣交流的意思,只等着会审之时的争锋。

“大人们,外面旁听的百姓到了。”

按照《大夏天宪》规定,这种公开审理的案件,就算是在地方县衙审理,都需要有至少十位百姓旁听,以确保审理过程中的公正开明。

当然绝大多数时候,这都是形式主义。

随着三百年的封建帝国发展,一般参与这种旁听的,都是地方上的族老,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会与当地的知县,县尉利益一致,不会反对审理的结果。

御史台总宪邓振全看了看周铁衣,沉吟片刻道,“周侯,今天你请的人是不是太多了一点?”

他当然已经知道了外面的情况,那人山人海的百姓潮流,只有少数重大案件才会形成,而这些案件毫无疑问都会引起主审官的慎重对待,生怕不小心引起民心哗变。

到时候他们就算审案过程没有错,结果没有错,也会受到上级的斥责和审查。

周铁衣优哉游哉地放下手中的茶水,神色淡然看向邓振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邓总宪觉得今天百姓来得太多了一点,你让人赶走他们就行了。”

周围的官吏们神色瞬间就精彩起来。

周大人,不,周侯的言语还是一如既往地犀利啊!

让御史台总宪这位言官去赶旁听的百姓们走,那么邓振全恐怕以后再也无法以言官清流自居了。

即使以邓振全的城府,此时也忍不住捏住茶杯,神色略显失态。

倒是法家的崔万霞,此时充当和事佬,“周侯,邓大人哪里是这个意思,他只不过想要说这么多百姓前来旁听,恐怕这正堂衙门都容不下。”

周铁衣随意地放下茶碗,“既然正堂衙门容不下,那么就放在军营空地之中就好了,诸位大人不介意陪着我晒晒日头吧?”

诛神司军营处,一个公开的临时衙门很快就被搭建完善,百姓们也能够按顺序进入,站在空地之上围观。

即使日头猛烈,在场的百姓们仍然没有一人想要离开。

他们绝大多数确实是因为周铁衣而来,但不是周铁衣请来的。

火车商会招工已经过了万人。

无论招工本身,还是招工的家属们都实实在在地接受了周铁衣的恩惠,他们也明白,如果周铁衣出了大问题,那么自己眼看着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到头了。

所以他们自然不能够让几个外地人来天京‘迫害’周侯,这是朴素的道德观和纯粹的利益价值观糅合,所以自身信念才越发坚定。

因为道德,所以他们觉得感恩周铁衣是对的,因为利益,所以他们将这种心念化为实质行动,坚定站在周铁衣身后。

而另外一个群体,让周铁衣都意想不到。

那就是报童!

随着百家开始不计成本的办售报纸,天京报童的数量也在瞬间爆发式增长,想要覆盖一山四城接近两千万人口,报童的数量早已经超出了万人。

天京确实是百善之地,配合这个世界诸子百家的教化,识字率达到了惊人的六成。

但仍然有四成百姓没有机会识字。

而报童这个职业的出现,在无形之中改变了这种情况。

普通百姓们无法识字,都是因为少年时期家庭过于贫困,需要在赚钱生活和读书之间做出选择。

报童职业的出现,即使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但仍然让贫苦家庭的孩童有了新的选择。

那就是兼顾识字和赚钱。

在贩卖报纸的同时,他们也能够得到简易的‘书籍’,特别是白话文运动本身的发展,让识字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不再受限于百家私塾,学院。

为了能够让报童们更好的贩卖报纸,所以《天京报》已经在四城一山设立了十所免费的报童学校,让报童们在闲暇之余,能够读书识字。

而这项不经意间的举动,才是此地另外一半百姓们到来的原因!

当周铁衣走出来的瞬间,百姓之中爆发出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