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 下半场(2 / 2)

美女赢家 灵宇 3637 字 9个月前

可是,音乐厅刚进入文艺复兴的状态没多久,在一个让人完全意想不到找不出任何理论支撑但也是挑不出一丝毛病的时机,随着耶罗米尔一个类似嫦娥奔月的双臂动作,台上四位几乎冷着脸的琵琶演奏家手起甲落,表情和音乐同时发生。

不同于一般听众印象中的呛啷啷出场,琵琶在这里的表现简直有点害羞,真是半遮面。不过听众都看见了,于是又纷纷竖起耳朵来,连杨景行旁边去捧场了浦海首演的尤老师也是全身心尽力捕捉音符的样子。

并不用听众费力,琵琶组只用了两个小节渲染过度,音乐色彩就大变样几乎一百八十度反转了,刚刚还在怀旧文艺复兴的听众真有点措手不及,好多人又被打回到被扬琴突袭的样子。也的确是乐器陌生,而且随着琵琶用悦耳的旋律从西方管弦中脱颖而出,音色和节奏却有一种不给其他声部留情面的强硬,纽约听众表现得没有浦海乐迷那么从容也可以理解。

还好,琵琶也没强硬多久,在还没让陌生听众恼火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在压倒性优势的时候从一片期期艾艾的西方管弦中陡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是,这种消失好像更让人心里没底,很有可能会再猛然冒出来的感觉。耶罗米尔的话似乎真要灵验了,有少数听众似乎真的没吓到了,至少是吃惊的表情。

不过作曲家并无意戏耍听众,而且接下来音乐的走向简直有点逢迎意味,巴洛克的色彩很快就浓郁起来。作曲家这一段两三分钟的巴洛克模仿更讨好更多的普通乐迷,这是大家熟悉和喜欢的味道,纽爱的听众谁会不喜欢巴洛克呢?不过乐评人或者同行之类可能会有点意见,他们的职业头脑会条件反射地去判断分析曲子中都模仿致敬了哪些作曲家,更深入一点的还要思考作曲家是怎么样恰如其分地把这些个人风格连接融洽起来,而专业精通的像教授之类更要分析这里的形似而神不似的优劣和意义。所以对专业人士而言,作品在这里开始就已经有了重大卖弄嫌疑,甚至是恶意为难,没准还是挑衅!

不过也就两三分钟,并且大部分专业人士也没出现明显不适,有一些看上去是显得神经稍微绷紧,最后也都稳住了。尤其当乐曲进行到铜管和打击乐的大合唱部分,似乎显然要进入高潮了,业内人士好像也暂时放下了同行之间的成见,更多是认真聆听的表情姿势,而更多的听众就要比文艺复兴时期更有状态得多。

感觉管乐打击乐就要达到最高峰了,马上就要来了,听众们都准备好了,都有人调整姿势准备迎接了,作曲家又犯贱了,只见台上指挥家左手强劲有力地命令演奏着乐手同时急刹车,右手更是拔地而起的感觉,早已经架好弓的二胡组猛然登场,拉响了堪称是在流行乐和严肃音乐理解范围之外的旋律,瞬间把之前的余音一扫而光,让音乐厅又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两三秒钟后,在二胡组独特的高亢靓丽之中,音乐厅里却几乎起了骚动,观众席前前后后不太整齐地响起一片不太严重但是肯定失礼的声音,不光是语气音甚至还有单词,这些声音像是抱怨像是抗议像是叹气,更还有好些抬手伸脖子捂嘴巴之类大惊小怪的失仪动作。甚至挂票包厢里的那些人也不是那么从容高贵了,政客太太几乎一脸惊愕。

别说砸锅了,纽爱的也演出根本就绝不应该出现那怕是不够稳定的局面,虽然目前情形还不是很严重,但是对于纽约对于林肯艺术中心对于主场作战的纽爱而言,观众现在这样的异常反应至少也该写进年度日志里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搞不好耶罗米尔要晚节不保,可能半个小时后就会因为他自己所推崇的信息社会而成为业界大笑话。

好在台上都是多少年的专业选手,耶罗米尔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热情之中,他完全顶住了压力,到此时此刻了身体和手势依然继续朝着二胡组,动作好像还更潇洒豪放了。而对曲子有过四个多小时排练的乐手们也稳步发挥,最该表扬的是民乐演奏家们,都那么地处变不惊,二胡组继续全情投入,他们心中此时此刻似乎只有音乐,神情中除了热爱简直还散发出坚毅和勇敢。另外几组民乐选手也用温暖的关注给予二胡组鼓励,这些演奏家甚至敢于直视骚动的观众席,那么地沉着冷静,似乎还有一点艺术家抹杀不掉的骄傲。

还好,此时此刻音乐厅里零零散散远远近近的黑头发黄皮肤都没出现异常反应,绝大多数华人都正专注地向舞台上投射着他们的喜欢、忧愁、沉重、陶醉,甚至还有触动、感动、激动。大多数华人好像都没在意或者是没发现白种人的没大惊小怪,不过也有少数敏感的同胞,这些人就向那些不安分的听众投去了一些模棱两可的眼神,看上去可以理解成友好,但也有点像鄙夷,有点复杂。

好在二胡虽然出场形式显得太高调了些,接下来的表现却也算对得起这种高调,有实力高调,虽然浦海的酸臭专家“每一个音符都让人拍案叫绝”的评价吹得太大,但贺宏垂也承认的确有那么一点点趋向。不知道纽约听众是不是也有浦海的审美标准,或者就是美国佬真有点包容力,反正音乐厅里只是小小骚动了一下后就恢复了基本的稳定,大部分人还是继续保持该有的安分。

二胡也渐入佳境了,在铜管的衬托下,旋律越来越讨好耳朵,一次又一次满足听众的期待,至少有人跟作曲家说是超越期待。可惜这种好势头并没坚持到最终收获,在听众再一次提高了自己的期待值并感觉到又一个乐句快结尾的时候,在大家全神贯注等待乐句末的几个音符揭晓答案的时候,甚至没事的乐手们也在密切关注着,台上指挥家突然像是抽搐了,四位二胡演奏家好像也癫狂了,然后音乐厅里本已经开始和谐浓厚起来的音乐气氛就被接下来二胡一串极度扭曲撕裂的音符给冲击得无影无踪,简直是祸从天降。

四位二胡选手为了撕裂最后这几个音符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简直咬牙切齿深仇大恨,身体都差点离开椅子了,可以说他们很对得起作曲家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所以停弓之后就大无畏地抬脸面对前方,面对指挥和观众。

观众席上继续稳定,没什么骚动,不过看好多人的样子似乎是不是已经出离愤怒了,简直是惊愕,或者就是觉得不值当跟这种神经病作曲家一般见识。也有人没那么想得开,面面相觑眼神交换意见是不是要同仇敌忾。甚至好些华人脸上的表情都降温了,个别的干脆疑问地看向作曲家似乎想讨个公道,发现作曲家是一脸木然。

台上还在继续,指挥家借着二胡拼命的气势带着乐团高歌猛进,进入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确实是人类的文化财富,今天也算是一点点证明,如此被反复挑衅戏弄的听众们,居然被几个小节的模仿海顿的东西就安抚下去了,一个个的神情又都迅速放松了,然后又不长记性地竖着耳朵听起来。

作曲家把贝多芬放在最后致敬,好像大部分听众都听出点门道来了,在曲子的激将还是引导之下,音观众席上显现出一些精气神来。不过在强烈的情感述说和辉煌的感染之后,曲子开始慢慢平复心情,似乎要回归平淡,而就在音乐马上要达到温柔境界的时候,三弦迈着轻轻的步伐登场了。

这一次并没突如其来,三弦可以说是很温柔地出现,给了听众两三个小节的适应时间,脚步轻轻地走近之后还轻轻地说了一句我来了,态度十分友好,简直透着柔情。

可是积怨已久吧,观众已经忍无可忍,这就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对于那么温柔的三弦,观众席上却回以一片比之前对二胡更强烈的杂音,嗡嗡了好几秒钟,几乎就盖住了音乐声。如果今天有现场录音,前面那阵小骚动还说得过去,刚才这一阵会多半让录音失去商业价值。说是惊呼惊叹实在是牵强,感觉更像是好多人要故意捣乱。而且这些纽约佬还挺团结的,发出的声音都开始有点整齐统一的趋势了。

好在捣乱也就那么一下,纽约听众也是见好就收了。其实这一下已经够有威慑力的了,如果是什么新人肯定被吓得够呛,行业内被一点点倒彩打击得演出完全毁掉的例子也屡见不鲜。纽约这些听众还不错,打一棍子了还给颗糖,接下来对三弦的演奏还做出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不过也有好些人越来越警惕的表情,似乎再也不相信作曲家的人品。

好在三弦之后四组民乐就都完成亮相了,接下来乐曲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了。优美的大提琴旋律效果十分显著,让观众席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杨景行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最后两三分钟时间里,音乐厅里又恢复了安静高雅的古典音乐会气氛。

随着大提琴组在指挥棒的轻颤中让动人的旋律逐渐远去,《杨景行第二交响曲》北美首演的第一乐章完成了。听众们明显随着音乐放松下来了,这时候就没什么人有负面表情了,也没人有什么大动作,大家继续安安静静地坐着望着舞台,似乎要宽宏大量不计前嫌把后面的乐章也听了。少数华人同胞看了看作曲家,表情还挺鼓励的,甚至做了一下拍手的动作。

可是,台上指挥家突然又不对了,他做了一个不符合职业传统也不是他自己习惯的动作,扭上升和脖子,回头朝观众席看了一眼。行间传闻耶罗米尔脾气不太好,我行我素甚至有些狂妄自大,好像是真的,这老头回头看观众席的表情可远没前讲话的时候那么可亲,他一点笑容都没有,那眼神简直有点巡视和警示的意思,充满了指挥家的威信。不过威信嘛,点到为止最好,所以耶罗米尔看了一眼后转头过去面对乐团了,抬手翻面前总谱。

音乐厅里鸦雀无声,而总谱纸面面积不小,翻页的声音清脆更清晰。余嘉嘉爸爸可喜欢录音中有这种弦外之音,真实现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