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煌乃老夫举荐到鸿胪寺,天明认识于时煌,不知道他为何去鸿胪寺?老夫做御史时候举荐,我们在省城府游学认识。”
“太厉害了,当时他还不是举人吧,一个省的秀才同乡您都关心。
晚辈这次也算走了半个山西,两山夹一川,到处是山,又到处是山中盆地。这种多山阻隔,又盆地聚集的特点,天下仅此一处,阻断了交流,又团结了乡土。
百姓勤劳、坚韧,同时保守、封闭,一句安土重迁,真的可以说明一切。”
程启南叹气一声,“没错,安于本土,不愿迁移,这是共性,没什么好,也没什么坏处。”
陆天明嘴角一抽,“汉书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安土重迁必然带来宗族世代聚居、进而乡党联络,不能说没有好坏,而是好坏各半,若天下盛世,百姓不外出交流,那就只有坏处。
两位丢官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乡党吗?你们明明没有结党营私,可也默认了乡党这回事。还有代州的孙传庭,过几天他会到潞安府,他丢官的原因更是莫名其妙,竟然是为了举荐人辞官,纯粹的乡情之谊。”
两人笑了笑,没有反对,是这回事,但你不是山西人,说再多也是闲话。
“看来天明说的是成龙那孩子,应该快成家了,老夫若见到可以教导一下。”
陆天明滋溜饮尽杯中酒,表示可以。
现在他确定,以后决不能让山西人同时掌握商号的账本和护卫。
官场的关系太可怕了,谁都认识谁。
这些人没有坏心眼,但他们对本乡本土的影响太大。
韩爌敢用一个致仕大员的身份到太原做事,足以证明他对本省的影响。
更关键的是,他的影响能显现出来,江南若有这种浓厚的乡土情谊,天下人都别玩了,他们能世代控制朝堂,也没有稳固的大一统王朝了。
“大人,属下回来了。”
外面传来董成虎的声音,陆天明放下筷子,“进来吧。”
董成虎进门拱拱手,“大人,剿匪杀了六人,俘虏四百三十五人,大多是沁州、襄垣人,缴获五千多石粮,三百两白银,骑军没有伤亡。单纯的本土乱民,问不出什么情况。”
两人震惊于他们的战果,陆天明却惊诧问道,“五千石粮?怎么会有这么多,他们还有粮库?”
“俘虏交代,刚刚抢到的粮食,窑洞藏粮。”
“银子让兄弟们分了吧,把俘虏送到县衙…”
“不行!”程启南和魏光绪齐齐阻止,“县衙看不住他们,不要给知县难堪,你和孟韬先吃,老夫带乡兵和弓兵去看看,粮食是百姓的,你不能带走,否则大军再次经过会出乱子,还得把俘虏送到沁州才行。”
陆天明哭笑不得,他们竟然下意识给县衙回避麻烦,起身示意董成虎配合程启南处理俘虏,留下继续与魏光绪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