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等同”判定原则(2 / 2)

谢振邦教授点了点头,说道:

“当然有。2003年,食品法典委员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的要求,组织了全球相关专业的科学家,花了整整7年时间,对转基因食品相关的人类健康风险进行分析,依据实质等同评价原则,发布了四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文件。

分别是《对源自现代生物技术的食品进行风险分析的原则》《对重组dNA植物衍生食品进行食品安全评估的指南》《对使用重组dNA微生物生产的食品进行食品安全评估的指南》《对重组dNA动物衍生食品进行食品安全评估的指南》。

这些文件可重要啦,它们强制性规定了转基因食品在销售前,必须逐案开展安全评估,既要评价转入基因的直接影响,也就是我们预期它会带来的改变,还要评估由于新基因的转入可能产生的非预期影响。采用已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及检测试验手段来排除可能的非预期影响,并且遵循与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的评价原则来确认和判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包括中国在内,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机构,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日本卫生、劳动和福利部(mhLw)等,都以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这四个技术文件为依据,开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

“依据实质等同原则对转基因食品做了评估工作后,能够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食品,其安全性是肯定的。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专栏《转基因食品的常见问题》中给出了明确的意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安全性评估并且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

此外,在此类食品获得批准的国家普通大众对这些食品的消费未显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这既对已有的消费实践和历史给出了安全性的肯定,也对未来食用的可能风险做出了否定的预判。

2017年11月,代表毒理学专业的权威组织——毒理学学会在其官网也发表了声明,确认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表示每一个新的转基因事件都经过了监管部门的评估。声明还提到,在20年里,没有任何可证实的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有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他的话音刚落,礼堂里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议论声,学生们对这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科学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坐在台下的张启院士,则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科学的种子正在这些年轻人的心中悄然种下。

(本文是依据谢振邦教授2019年的文章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