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揭秘过转基因吗?(2 / 2)

赞比亚于2002年禁止转基因生物,已故总统列维·姆瓦纳瓦萨(Levy mwanawasa)将其描述为“毒药”。姆瓦纳瓦萨(mwanawasa)后来拒绝了在干旱造成的粮食短缺最严重时期捐赠的转基因玉米。

引用资料二: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转基因产品注册数据库

赞比亚政府批准进口的一些具体品种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官方网站可查到,例如下面的六种转基因玉米曾获赞比亚政府批准进口做食品或饲料直接使用和加工:

2017年批准杜邦dp-00转基因玉米(我国2018年批准)

2017年先正达bt11

2018年先正达bt176(我国2002年批准)

2017年先正达mIR162(我国2014年批准)

2017年先正达mZhG0JG

2017年孟山都NK603xt25

由此可见,就算当时的总统由于缺乏科学常识而固执地拒绝联合国、世卫组织、全球科学家的意见,以至于做出误国误民的决策,但十几年后的赞比亚已经修正了这个错误的做法。

也许世上还有一些“姆瓦纳瓦萨n世”,但愚昧必将被历史大潮淘汰,清代宫廷荒唐的说照相机可以摄魂,现在看不过是一场笑话而已。我们回头看看历史脉络走向,就知道科学不可能永远被埋没。

原文:

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签署限制转基因技术使用的法令,在俄境内......禁止生产或进口转基因食品,违者将被处以罚款。

点评:这个又是谣言。俄罗斯政府确实在境内严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转基因动物的繁衍,但从来没有说转基因是有问题的。而且,俄罗斯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主动、有步骤的扭转过去的保守政策。我们要知道两个事实:

第一,俄罗斯政府过去严控转基因的种植和繁衍,但是现在制定了长期有效的联邦计划,已经打算研发一系列的转基因产品,并且批准在俄罗斯境内的转基因自由区种植;

第二,俄罗斯政府自始至终,从来就没有禁止过生产或进口转基因食品。恰恰相反,从俄罗斯政府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见这20年来,俄罗斯每年都进口不少的转基因产品用于居民的食用,每年的进口量为250~300万吨之间,来源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考虑到俄罗斯的人口,这个进口数量不算少了。

考虑到篇幅字数限制,这里不做过多地展开叙述,仅引用一篇《俄罗斯年年进口并食用转基因产品,直接拿俄罗斯政府文件说话 》,里面出示的都是俄罗斯政府的官方文件,而不是原文作者zhenyam铭悦引用的乱七八糟的自媒体。

如上,我们从这些公开的政府文件中可以看到:

俄罗斯政府绝对没有禁止过转基因食品的进口。而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官方的网站也否认了禁止进口和食用转基因食品的说法。

原文见国家杜马官方网站,声明俄罗斯已经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

俄罗斯严控转基因作物种植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国内生物技术水平落后。直到1965年李森科下台前,俄罗斯(前苏联)在遗传学方面是停滞不前或落后于世界技术发展水平,心有余力不足。既然比不过人家,干脆不参加竞争。国际上学术界普遍认为,俄罗斯的生物技术比国际第一流水平落后60年,其中比中国落后50年。

但现在俄罗斯政府也在做积极地反思,于是制定过一项联邦计划,旨在到2020年创造10个基因编辑作物和动物的新品种,到2027年再创造20个品种。据《莫斯科报》的报道,俄罗斯政府批准一项耗资17亿美元(1110亿卢布)的计划,旨在未来十年内开发30个转基因的植物和动物品种,为转基因的商业化做好准备。《莫斯科报》对此做评价说,“过去的我们失去了太多,尽管技术储备薄弱,但科学家们雄心勃勃,希望通过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追赶,在未来全球科技农业市场上分一块蛋糕。”俄罗斯科学院(RAS)细胞和遗传学研究所西伯利亚分部主任阿列克谢·科切托夫(Alexey Kochetov)对该研究项目表示欢迎,指出俄罗斯的遗传学几十年来一直“长期资金不足”。20世纪90年代开始,科学经费大幅下降,2017年,俄罗斯仅仅将国内生产总值的1.11%用于科研,这一比例只有中国的50%。其后果就是造成俄罗斯的生物技术落后于其他大国。而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一位负责人切克诺夫则说,转基因作物和动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安全性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严苛的检验。

原文还提了一些所谓“检测出转基因成分,所以被退货”。这些其实很好解释,这些所谓的退货事件,我们去检索当事方的官方文件,全部不是以“安全性”为理由,而是说“没有标注”。之所以会发生退货,其实本质上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的行为,是针对外国的单方面贸易保护政策,纯粹就是一种经济行为,与转基因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欧洲、俄罗斯这些地区的传统农产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惧怕国外农产品冲击本国市场。而巴西、印度、阿根廷、美国等大规模推广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国家,她们出口到全球的农产品中,据统计80%都含有转基因成分,所以要采取严控转基因的政策,企图把一部分外国农产品挡在国境以外。

原文:

殊不知所有出于商业化目的的农业基因工程与育种开发本质上都是反科学的,反人类反自然的,其不但违背了协同演化这个自然规律,同时也违背了生命伦理。毕竟物种各从其类,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是保障生物物种多样性并世代健康生存繁衍的自然法则!

点评:

看到上面这一段话,我丝毫不感到意外。以原文作者zhenyam铭悦对超自然信仰的极大热忱,能得出这样的一个逻辑混乱、基础常识都没有半点的观点,不过是必然的结果。

原文中,一口一个“协同演化”“生命伦理”“生殖隔离”“自然法则”,这些词汇使用的眼花缭乱,看起来概念“高大上”,普通读者出于对这些词汇的敬畏,误以为原文作者肯定是一个“懂自然法则的人”。但我之前说了,这篇文章“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谎言”,该作者不但不懂自然法则,也不懂最起码的生物学常识,甚至不懂最正常的逻辑分析。

读者们看了上面的原文,可能感觉有点不知所云,我就替原作者梳理一下他的思想脉络,看看他到底错在哪里。

首先,作者对“商业化”很是反感。但事实上,商业化的才是最保障安全的。商业化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为了赚钱。既然为了正常的科学研究和商业化应用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科学家也好,商业机构也好,根本没有必要去故意搞什么“投毒”。冒着巨大的牢狱之灾的风险,干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些科学家或者企业,他们这样做能有什么利益呢?所以说,商业化才是最安全的。为了赚更多的钱,就得在安全品质上狠狠下功夫。

最近有一则热点新闻,说的是一位女士在车展上大闹,高呼某款汽车“刹车失灵”,结果引爆了舆论的轩然大波。不管这位女士对该款汽车的指责是否属实,被指责的车企必然会遭遇重大挫折。假设后续发现该款汽车确实存在质量问题,恐怕十年内都缓不过劲来。这个就是舆论界堪比核弹的巨大威力。企业为了预防可怕的舆论压力,就会千方百计对产品质量进行严防死守。像转基因这样在舆论界关切度如此惊人的话题,一旦相关企业的产品被证实有质量问题,即使是一丝一毫的瑕疵,也会立即被放大几百万倍。

何况,社会上还有一群职业打假人,为了获得丰厚的利益,他们会用一双双如狼似鹰一般布满血丝的大眼睛,死死地盯着。人家就等着你出现安全质量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发财呢!

企业为了获利,玩命的保证产品质量。职业打假人为了获利,绞尽脑汁地找茬。所以说,恰恰是因为有利益,才能更好地保障产品的安全质量。

其次,作者对“生命伦理”“自然法则”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理解错误了。他心目中的那一套,其实是建立在对自然界规律完全不了解之上的妄想。

这位作者是什么样的思路呢?其实也很简单。他可能认为,不同的种类之间是不能交换基因的,否则就属于创造了新的物种,即“杂种”,这个就是违背生命伦理。按照他的思路,A身上加了b的基因,就等于打破生殖隔离,所以是违背自然法则。

但他的这些思路完全就是错误的。体现出他对生命学科的一窍不通,对自然界法则更是想当然地乱猜。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转基因技术仅仅是传统育种技术的延续,并没有创造出任何一种新的物种。

一个物种在漫长的时间内有很多基因发生突变,当突变的基因代代累积到一定程度,综合性状发生改变,才会形成新物种。每一个农作物皆有好几万甚至十几万个基因,而转基因技术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基因,顶到天也最多就是加入三个基因,即使把这些视为基因突变,也才是一个或者三个基因突变,而不是几万个基因突变,也根本改变不了综合性状,所以转基因技术不会产生新物种。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不可能是新的物种。2012年5月,陈君石院士曾经指出:“人们担心转基因不安全是由于不了解转基因技术。实际上,传统农业中的杂交技术,使无数基因发生了改变,而现代转基因技术,一般情况下,只是导致了1~2个基因发生了改变。”

最关键的在于,修饰是针对目标作物有效的启动子。其转入的基因,仅仅是细胞里面的一个结构,也就是细胞里面发生了一丁点儿的变化,对整体性状有很微弱的改变而已。

其次,转基因技术主要针对植物,植物哪来的“伦理”?植物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伦理。

第三,其实自然界早就有天然的转基因植物。天然的转基因没有违背生殖隔离。

比如,红薯就是一种天然的转基因植物。2015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全球各地的291种红薯品种中都含有农杆菌的基因,也正为农杆菌的侵入,红薯的根块才膨大,变成了适合人类的食物。科普作家洪广玉指出:由于科学家进行转基因操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借助农杆菌侵染,因此可以说,“转基因”其实是自然界已经发生的现象。但要注意,虽然农杆菌可以侵入多达数百种植物,但侵入后它的基因能在这种植物中驻扎并繁衍起来的,目前还只有红薯,也可见“转基因”并不容易,不同物种间的“基因转移”并非可以轻易发生,完全不用恐慌。

可能有人会说,天然的转基因是安全的,人工的转基因就不一定安全,但这个说法完全是不懂装懂。实际上天然的转基因未必就是安全的,也曾经出现过很多原本没有毒性的植物,在天然的转基因之后就拥有了毒素。而且天然的转基因过程,每次都是大幅度的转基因,可以转上万个甚至几万个基因。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是有针对性地靶向修饰,每次只加一个基因,属于超高精确度的操作,所以完全具有风险可控制性,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对于转入的基因,科学家早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构、功能和作用机理都是清晰明确的,产生的效果是可预期的。当一个科学家做一项转基因之前一定知道这个基因的结果、功能表达的产物。早在2010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就讲过:“转基因本身没有毒,它们同别的基因有什么相互作用也被研究得一清二楚。”

既然天然的转基因没有伦理问题,比天然的转基因更加安全可控的人工转基因,更加不可能有伦理问题。像现在绝大多数的疫苗就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如果转基因违背伦理,请你们干脆就不要打好了。

据了解,1986年,全球首例转基因乙肝疫苗就被开发出来。如今获得批准使用的转基因疫苗已经超过了110种。除了乙肝疫苗,还有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部分轮病疫苗、部分带状疱疹疫苗、部分流感疫苗,它们统统都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2017年7月,最新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清单中就有几项被允许国内生产应用的转基因疫苗。

除了很多疫苗都是转基因的,连胰岛素也是转基因的。正因为有了转基因疫苗,价格才从十几万元一支降低到目前普通人可以承受。如果你们认为转基因违背伦理,大可以不使用它们即可。

第四,自然界亿万年来,不仅仅有大量的天然转基因植物,还有很多天然的转基因动物。而且这种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天然的转基因动物同样没有违背生殖隔离。

比如,章鱼、鱿鱼、乌贼,它们就是从几亿年前就开始了天然转基因的过程。这是海洋里面的。在陆地上,有一种叫做蜘蛛羊的牛科动物,它们可以从自己的乳腺里面产生类似蜘蛛丝的物质。这个就是典型的陆上天然转基因动物。还有一种翡翠海参,看起来像一片树叶,而不是黏滑的腹足软体动物,但它却是一种在自然演化过程中发生转基因现象的物种。据我的了解,在自然界中,这样发生天然转基因的动物种类繁多,比比皆是。也没见有人说它们违背伦理,更不会有什么所谓生殖隔离的说法。

第五,不仅有天然的转基因植物,有天然的转基因动物,更有兼具动物和植物性状的跨界的天然转基因动物。

比如,祖母绿海蛞蝓就是一种天然的跨界的转基因动物。这种动物在幼年时期,和普通的海蛞蝓样貌差不多,当它吃到一种线状的藻类之后,由于摄入了其中的叶绿体,它的身体就逐渐改变,到了成年体之后就变为和树叶一样的扁平形态。这时候,它和植物一样,开始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来汲取营养,维系自己的生存。只需要每天晒太阳,吸收一点水中的二氧化碳,祖母绿海蛞蝓就可以悠闲的生活下去。这里有一个介绍祖母绿海蛞蝓的视频。

转基因动物不违背伦理,没有生殖隔离问题。

现在连跨界的转基因物种都有,即是动物,又是植物,当然也不违背伦理,没有生殖隔离问题。

既然以上诸物种没问题,比它们更加安全可控的人工转基因作物,更加不可能违背伦理,更加没有生殖隔离问题。

第六,没有通过驯化的手段来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就没有人类今天可以吃到的所有主要食物。如果这算是违背伦理,人类就不会生存。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转基因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正常现象。从生物演化的进程来说,没有物种之间的基因转移,就没有世界上的生物多样性,转基因并不违反自然规律。小麦叫做异源六倍体,是三个物种的基因凑起来的。如果没有基因的组合,就没有小麦。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自然的食品”,所有的食品都是人类通过长期艰苦的选育得到的。

除了小麦,还有一个常见的玉米。对于人类来说,玉米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是由一种类似丑八怪的野生杂草驯化而来的。而人类在这种驯化过程中,大概改变了其中的1200个基因。

所以说,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基因的改变,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且与所谓的生命伦理、生殖隔离都没有关系。

姜韬教授指出:“科学判断要坚持科学认知的理性精神,不受预设立场及主观好恶的干扰。科学问题的结论基于事实,特别是基于事实并合乎逻辑,其他力量无法改变。”很显然,这位zhenyam铭悦的判断并不是科学判断。他之所以犯下错误,既源于迷信自媒体的七拼八凑的歪曲报道,也源于自身对哲学、生物学知识的极度匮乏。但归根到底,他作为一位超自然主义的信仰人士,对科学弃之如敝履,习惯于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判断事物,也不奇怪他能够得出如此低级、主观、荒唐的结论了。

参考:《「必收藏」转基因辟谣全书:所有谣言全部澄清 》

(本文写于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