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三阶乞活军(1 / 2)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汉军与倭人的军队在错综复杂、蜿蜒曲折的山道上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拉锯战。

山间的雾气缭绕,山道繁复多变。

倭人的忍军凭借着高超的隐蔽技巧不断向深邃的大山腹地探索前进,他们如同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梭于密林与峭壁之间,企图找到汉军那隐秘的营寨,给予致命一击。

而汉军这边,则派遣出了精明强干的斥候小队,在山道上与倭人的忍军不断爆发短兵相接的激战。

这些斥候们个个身手不凡,反应迅速,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与敌人展开了巧妙的周旋。

汉军虽然占据了主场之利,对地形了如指掌,但倭人的忍军却以其独特的隐蔽作战方式,让汉军防不胜防。

他们擅长利用山间的缝隙、岩石和树木作为掩护,发起突然袭击,然后又迅速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双方在这场残酷的较量中互有死伤,战斗异常胶着。

即便是吕布也在这复杂多变的山地战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几次亲自率军出击,试图对倭人忍军造成更大的杀伤,但无奈山道崎岖,地形复杂,使得他难以完全施展。

除了每次斩杀几个忍者之外,并没有取得太过显着的战果。

忍者们也知道吕布的厉害,并不与吕布硬碰,一旦发现吕布,忍者们立刻退往密林之中。

在这片崎岖不平的山道上,忍军的行动反而更加如鱼得水。

他们身形矫健,动作敏捷,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而吕布那匹神骏的赤兔马,虽然平日里奔跑如飞,但在这狭窄且多弯的山道上,其奔跑能力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汉军虽然在这场与倭人忍者的对抗中也承受了一定的损失,但这些损失却如同磨砺刀刃的砥石,让汉军变得更加坚韧锋利。

在与倭人忍者这群狡猾且精通擅长各种下三滥招数的对手交锋的过程中,汉军逐渐找到了应对山地作战的窍门。

在近一个月的拉锯战中,汉军不仅顶住了压力,更在这艰难的环境中锻炼出了一批批能够适应山地复杂地形的精锐斥候。

这些斥候们在与忍者的较量中,逐渐学会了如何利用地形进行隐蔽、如何快速转移以避开敌人的锋芒,以及如何精准地发起突袭,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等等各种山地作战的要诀。

伍兴深知经验分享与传承的重要性。

他让那些在与忍者作战中取得较好战果的斥候,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无私地传授给其他新兵斥候。

这些经验不仅包括战斗技巧,还有对山地地形的理解、对敌人行动模式的预判等。

在伍兴的推动下,汉军斥候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经验传递机制,使得整个汉军的山地作战经验越来越丰富,战斗力也随之不断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倭人忍军的损失开始逐渐加大,而汉军的损失却逐渐减小。

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伤亡数字上,更体现在士气与信心上。

汉军斥候们越来越自信,他们知道,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和自身优势,就能够战胜那些神出鬼没的敌人。

最终,面对汉军日益增强的山地作战能力和不断扩大的损失,倭人的首领上杉谦信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叫停了忍军往山林深处的进一步探索。

他意识到,再继续下去,只会让更多的忍者白白送死,而汉军却会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

但这一决定,同时也等于倭人正式承认了他们的一个重大战略企图——寻找并歼灭汉军主力——已经完全落空。

在这场持续多日的山地拉锯战中,倭人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派遣了精锐的忍军深入山林,试图找到汉军的踪迹并一举将其歼灭,但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沉重的打击。

复杂的山道成为了汉军的天然屏障,这些蜿蜒曲折、地形多变的山路,让倭人的大军难以展开有效的攻势。

即便他们的忍军能够找到汉军的营寨,但在那狭窄且多弯的山道上,要想调动大军进行围攻,无疑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山地的特殊性不仅限制了倭人大军的机动性,更让他们的战术和兵力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往往无法转化为战场上的胜势。

相反,汉军却能够利用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上杉谦信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些事实,所以才不得不放弃原本的计划,转而寻求其他的方式来对抗汉军。

而对于整个战局来说,这一转折也意味着双方的战斗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上杉谦信倾巢而出,当然不会甘心就此退走,转而利用兵力优势封锁各个出山要道,并在各处要道修建坚固的堡垒,一副步步为营,要困死汉军的架势。

这一结果,对于汉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汉军不仅成功地挫败了倭人的企图,更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出了一支适应山地作战的精锐部队。

这些斩杀过忍者的士兵,都可以顺利升为汉军二级兵种,汉军增加了近一千名二级兵种,实力反而获得了增强。

特别令伍兴惊喜的是,有十二名士兵竟然完成了二阶兵种的进阶任务。

想来是倭人忍者中也有部分进阶到了二阶兵种,一个士兵杀两个二阶兵种的忍者,就可以完成二阶兵种的进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