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何不如效围取合肥之策,行围城打援之计。诱臧霸南下,都督率精锐迎之,若能大败臧霸兵马,不仅淮阴可下,下邳亦可望也!”高翔建议道。
“子通可有计策?”霍峻问道。
蒋济沉吟少许,说道:“臧霸肩负镇守徐州之职,今晓都督亲临,必引以为戒,岂敢冒险南下。且淮阴虽重,但城池狭窄,位处淮南,领兵而下,难以救援。”
“济以为臧霸当欲借淮阴之手,而耗我军之力。待我军疲惫,不知是否欲拔淮阴之时,再亲率大军南下,从而牵制我军。”
围点打援的反面案例,当以诸葛恪的新城之战为代表。司马孚在寿春按兵不动,诸葛恪非念着打援军,最后不仅大军没打下合肥,连司马孚的人影都没见到,在大疫之下,加之被文钦率军追击,最终大败收场。
故而是否要用围城打援之策,当要判断清楚敌寇援军是否有真真切切的救援之念。否则佯攻城池,让城内军士守出信心,城池就不好打了。
犹豫少许,高翔说道:“臧霸为徐州刺史,督辖淮阴,岂能不救淮阴?若是不救,曹操多会治罪与他。”
蒋济摇了摇头,说道:“淮阴虽重,但较下邳而言,但非必保之地。下邳若失,时西可望彭城,东可观琅琊。今济之见臧霸或有借淮阴城,消磨我军锐气之意。”
蒋济能得出这个结论,并非瞎猜,而是有所依据。
霍峻率三万之兵北上,军中士气正盛,势必想早日取胜。在此之下,利用淮阴城消磨霍峻的士气,则是最好的办法。
毕竟合肥之战能成功,在于霍峻准备蓄水淹城。今时无水可用,则要硬啃淮阴城。这般情形之下,臧霸必然会采取更加稳重的方案。
“都督今当何以决断?”徐盛问道。
霍峻绕着沙盘踱步,说道:“今不克淮阴,则难入淮水。若难入淮水,则大王侧翼有危。此次北伐取寿春为上,克下邳为次。且即便击破臧霸,然以下邳之位置,多难以攻克。”
围城打援,还是选择直接攻城,看这场仗目标即可。此次北伐,霍峻作为偏军,自然要配合刘备作战为主。
且深入了解下邳城的地理位置与城池布防,大体就能知道即便击败臧霸,下邳城也没那么好打。除非学曹操决泗水,淹下邳。
然下邳位于淮北三四百里外,霍峻举兵北上,则容易受到重兵的包夹。
霍峻抬头看向徐盛,说道:“徐盛何在?”
“末将在!”
“命你为先锋,明日率兵趋进淮阴城。我率大军后行,当速破淮阴,不可如臧霸之意。”
“诺!”众人拱手应道。
次日,霍峻从射阳县出发,向淮阴城进发。
同时臧霸于下邳城中,不仅收到曹操的诏令,也收到朱光的情报。
堂内,臧霸招孙观、尹礼二将,商讨军事。
臧霸将淮阴的情报让二人浏览,说道:“霍峻率三万军士北上,欲取淮阴城。今当如何对之,是否依照大王之命。”
孙观翻阅情报,蹙眉说道:“霍峻精通兵法,纵大王亦多有畏惧。今率大军北上,气势正盛,不宜仓促南下,与其交战。以观之见,当从大王之命,宜先坚壁清野,保全下邳为上。”
尹礼大大咧咧,说道:“淮阴由朱光镇守,其非我泰山兄弟。可先让其据城而守,待霍峻久克难下,精疲力尽之时,出兵救援,可得大功尔!”
臧霸微微皱眉,说道:“大王言坚壁清野,但却无言让我军按兵不动。淮阴城小兵寡,若知我军不救,其必难久持。”
孙观思量许久,说道:“刺史可遣人书信与朱光,言援军已派,大王不日将至,让其固守待援。同时观率军士缓慢南下,刺史率大军在后,若霍峻设有伏兵,则有刺史接应。”
“待淮阴固守月余之后,大王率军南征,必会分兵东进,刺史再率大军南下。重兵救援之下,淮阴城不被霍峻所破,则淮阴之围自解尔!”
在霍峻的威名下,几乎没有将领敢小觑。尤其是泰山诸寇,在多次与霍峻较量下,不仅寡有取胜,自己部曲还多有损失。今时已不敢与霍峻硬碰硬,唯有小心翼翼,完成曹操布置的任务便好。
如此小心谨慎的心理,则被霍峻、蒋济判断出来,若有围城打援,多半是徒劳无功,且还有耽搁时间。
臧霸捋着胡须,说道:“可从仲台之言,由君率军士南下,我率大军在后接应。同时行坚壁清野之策,固保下邳为上。另择机敏之士入城,让朱光务必坚守月余。及大王兵至,围城之危将消尔!”
“善!”
(本章完)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