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支教(1 / 2)

开学后,W大依照惯例组织了一次学援活动。

W大曾组织杰出校友在G省的毕宁县建了五座希望小学,毕宁是当地出名的贫困县,位处云贵高原腹地,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当地的教育也很落后。

为了保证希望小学的良好运行,校友们除了定期捐资外,学校还每年定期组织即將毕业的优秀学生代表和硕博生们去支教和运送募集来的物资,一方面让孩子们的贫瘠生活得到一点小小的补助,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些年轻的大学生给他们带去外面世界的精彩和知识。

这不仅是每届毕业生代表们的毕业实习,也是令W大学子引以为豪的学援活动,通过一届届校友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山区孩子走进了校园。

而在这期的活动中,作为国土资源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谢瑾言和赵钰毫无意外地被选出,韩韬则是研究生代表。

一个寒冷的清晨,全校15个院系共计60名学生和教师踏上了去往云贵山区的火车。

火车驶过富饶的江南水乡,一路往西南而去,只见山越来越高,景色越来越绮丽,人烟越来越稀少,沿途的民宿也越来越破旧。

整整两天的火车旅程,到了省会贵都再转车,终于到了毕宁县。

当地教委派了三辆大巴士把他们分别送到了五所希望小学,谢瑾言他们和另外几个院系的师生们被送到了毕节县最西南的红星小学。

小学位于位于大山中间的一个小小盆地,学生的生源除了一个百来十人口的小镇,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大山深处的贫困家庭。

学校里早已安排好他们的住宿,在两间空荡荡异常简陋的的教室里分别有几张高低床,做为男舍和女舍,这也是历来支教师生们的宿营地,宿舍的窗户上蒙了一层玻璃纸,玻璃纸的外面乌蒙蒙挂着一层小飞虫死去的身体,大约是见了光想飞进宿舍却没飞进来。

谢瑾言和赵钰伙同其他几位女生正撸起袖子准备打扫一番,韩韬却拎着一只盛满水的木桶走了进来,笑着说道:“师妹们也不叫我一声,免费的不用,不是白白地浪费人力资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