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站在窗前,眼神沉沉,夜色如墨,宫墙外的风声透过窗棂轻轻拂过,带着一股凉意。
他心中却似乎燃烧着某种不安与决断的火焰。沈万三的死,带来了权力的微妙变动,而他,蓝玉,必须在这乱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忽然,他听到身后轻轻的脚步声,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国公大人,您有何指示?”那是他的副手,魏忠,一个一直随他多年的得力干将。
蓝玉回过头,脸上并未显露出太多情绪,眼中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沈万三死了,你知道吧?”
魏忠点了点头,低声答道:“知道了,昨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太孙殿下果然下令厚葬,看来他很重视这个商人。”他说到这里,语气稍显犹豫,“但大人,沈万三背后的那个名单……他留下的那些人,似乎也并不简单。”
蓝玉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沈万三再怎么说,也不过是个商人,商人的死可以当作一场闹剧看待。可那份名单,却足以让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
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其中的人物,或许并非如表面那般单纯,雄英的动向,可能会更加复杂。”
魏忠听罢,眉头微皱,心中隐约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那么,国公大人接下来的动作……是?”
蓝玉的嘴角微微扬起,眼中已不再是往日的平静,而是一种近乎冰冷的决绝。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而有力,“收网,先下手为强,沈万三死了,机会就在眼前。我要在这乱局中找到出路,而不是被风头浪尖吞噬。”
他顿了顿,眼神更为深沉,“密切盯住朱老四,我总觉的他会反,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不允许有丝毫的闪失。”
魏忠看着蓝玉,顿时心生敬畏。平日里,蓝玉总是沉稳冷静,但此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锋芒,让魏忠清楚,这一次,蓝玉似乎已经做好了决断。
“是,国公大人,我这就去安排。”魏忠恭敬地低头,然后转身退出。
蓝玉目送着魏忠离开,随即回过头,再次凝视着那窗外如水的月光。
他的心中,隐隐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在悄然升腾。沈万三的死,似乎成了权力转动的齿轮,而他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更深的博弈。
蓝玉坐回椅子上,长时间没有动。他的思绪回到沈万三的死,回到那份宫中传出来的名单上,回到权力层层交织的局势中。
每一张脸,每一个名字,都可能成为接下来争斗的焦点。
“沈万三,你终究还是没能逃得了这场权力的旋涡。”蓝玉低声自语,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一切虚伪与表象,看见深藏其后的动荡。
晚了一日,远在东瀛的徐达和汤和也收到了消息。
“老汤,完了,京师要变天了。”
汤和也揉了揉眉心,一脸惆怅:“我知道,可是老徐啊,咱们现在有什么办法?难不成还抗旨不遵,擅自回去?我可比你着急,你女儿可是太孙妃,我那些孽子们……”
徐达微微皱眉,沉默片刻,低声道:“汤老弟,咱们的心思不能只局限在眼前。我知道你的担忧,也知道你的焦虑,但是这场局势,已经远非我们能单独逆转的了。”
他转身望向窗外,望着那朦胧的远山和隐约可见的江河,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无力感。沈万三的死,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也比他们所能掌控的局面更加扑朔迷离。这
场权力的更迭,不仅仅关乎宫中的斗争,更深深波及到了朝堂上的每一位重臣,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家族利益。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也只能坐等局势发展了?”汤和焦急地问道,眼中带着无法掩饰的惆怅,“你我此时若再动,未必能稳住局面,恐怕会让局势更乱。”
他轻叹了一口气,“不过,徐达,我总感觉这次的动荡,恐怕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深远。”
“你说的没错。”徐达点点头,“局势已是明朗,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实惠。你看那沈万三的死,看似是商人命运的终结,但从各方的反应来看,恐怕正是某些人出手的一种试探,只是不知道背后之人是谁。”
汤和握紧了拳头,“这些人,果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左右权力的机会。”他略显愠色地说,“沈万三的死,背后有不为人知的推手,或者说,会不会是陛下,他或许也不再满足于原先的盘局。”
“陛下?”徐达若有所思地看着汤和,“应该不会,若是陛下,恐怕如今你我二人已经被征召回京,严格看管起来了。”
汤和沉默片刻,终于低声道:“我们该怎么办?”
徐达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轻轻笑道:“该怎么办?我们只能静观其变。只要不做出不该做的决定,等待机会的到来,或许还有活命的可能。”
此时的东瀛海面,波涛汹涌,仿佛与远在京师的风暴相呼应。
消息已迅速传遍,东瀛的徐达与汤和,都在思考着未来的局势,内心充满着复杂的情绪。
他们明白,在这场无形的权力博弈中,他们可能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不得不选择立场的参与者。
而在京师,沈万三的死,不仅是一场商人的悲剧,它更像是一块引发历史洪流的石子,投进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政治湖泊。
每个人都在默默地琢磨着,究竟谁是下一个舞台上的主角,谁将站在风头的巅峰,谁又会被历史的洪流所吞噬。
“老徐,你说,咱们还能插手吗?”汤和忽然问道,目光复杂。
徐达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最终缓缓开口:“如果能等到下一个机会,或许我们还能有所作为。但现在,不动如山才是最好的选择。”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清楚,他们的未来,已经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京师的大局变动,正如涌动的江水,随时可能吞噬一切。
“或者,我让犬子回去看看?”徐达突然提议。
“徐膺绪?你那儿子也是太孙殿下的一颗棋子,这么些年,你还不懂?”
“懂啊!”徐达满脸兴奋,“就是因为犬子是殿下的人,所以此时回去,是最好的选择!”
“若真如你所言,局势复杂得如潮水翻滚,徐膺绪该如何应对?”汤和再次问道,眼中的焦虑依旧未减。
徐达微微眯眼,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无论如何,妙锦也好,雄英也好,不会白白让膺绪丢命的。”
“你认为……陛下有打算?”汤和挑眉道。
徐达的目光逐渐深邃,似乎早已看透了其中的玄机:“不管陛下如何布局,你没发现一点吗,这些改革,都是雄英主导出来的,陛下他,包括咱们,都想不到这些改革。”
“未来,无论如何,恐怕都是你我二人从未见过的局面,或者更好,或者更差,不过都无所谓。”徐达的眼神如刀,锋利异常,“如今的大明,无论是咱们,还是那几个王爷,谁是省油的灯?陛下活着一日,这大明就乱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