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跟我一起去裕民坊,先看看最近情况再说。”朱雄英说着,站起身,只是腿一软,又坐了回去。
“我这就安排马车。”徐妙机说着,就出了屋。
半个时辰后,两人到了裕民坊商会大楼下,先后下了马车。
正好碰上了拿着一摞纸回来的常有钱。
“见过太孙殿下。”常有钱行了一礼。
“不必多礼,这是干啥去了?”朱雄英朝着商会内部走去,边走边问道。
“这不是去沈小六那去拿他们酒楼这个季度的账本去了么。”
说着,三人走到二楼,常有钱一脸苦笑:“太孙殿下,实在不行您让徐膺绪回来吧,我这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徐膺绪一走,京师商会的重担就压在了我身上,沈万三也不在,我对这些本来就是一知半解,每天光是看各个铺子送来的账目就头昏眼涨了。”
朱雄英听后,眉头紧锁,他深知商会的运作不能仅依赖于一两个人,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常有钱,现在是你在管理商会?”
常有钱点了点头:“一共四个副会长,其他仨都不懂,我相对他们而言,还有常氏这么个靠山在,就推我出来管理了。”
“你先别急,先让妙机跟你一起干。”朱雄英安慰道。
“商会的管理需要制度化,我们得制定一套详细的管理规章,让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这样即使有人不在,商会也能正常运转。”
“另外,我们还需要培养一些有能力的管理人员,让他们能够独当一面。”
常有钱听后,连连点头:“太孙殿下说得对,可是我的分量不够,我就是常氏的一个外戚,哪怕说出来大家听,可是一旦涉及到管理上,恐怕我的分量不足以服众,殿下能不能找个有分量的人来压事啊?”
朱雄英转向徐妙机:“妙机,你二叔不在,商会的日常事务就交给你来负责了,你作为徐三代子弟,分量够。”
徐妙机微微一愣,随即坚定地回答:“雄英姑父,我虽然身份够,可是我是一介女儿身。”
朱雄英冷笑一声:“谁说女子不如男?古还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呢,就这么定了。”
“常有钱,你去安排一下,三日后下午,所有商会成员全部到场,这两日时间,你跟妙机对接一下。”
常有钱点了点头,又说到:“殿下,还有一事,是之前沈万三提出来的,不过这会他不在。”
“你说。”朱雄英伸了伸手。
“就是徐膺绪不是去打东瀛了嘛?”
“沈万三说,一旦打下东瀛之后,咱们大明的商会必须第一时间入驻东瀛,可是现在还没想好哪些店铺能去。”
朱雄英思忖了片刻,开口道:“优先衣食住行,尤其是食,民以食为天。”
“然后……”
“然后妙机你这边准备一下,有钱你配合,挑选出来一些生活必须得铺子,沈万三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必须实施到位。”
徐妙机和常有钱连忙点头称是。
“殿下,还有最后一件事。”
朱雄英拧了拧眉心,只听常有钱道:“如今的天竺,已经全面开始种植棉花了,咱们什么时候杀它一波?”
“已经全部耕种了嘛?我咋没听到这个消息?”
常有钱缓缓道:“从商会成立的那会,就已经开始了计划,如今好几年过去了,天竺的百姓都知道种棉花能挣大钱,其他的东西都放弃了。”
朱雄英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天竺的棉花种植已经如此普及了吗?这对我们大明的纺织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机遇。”
“殿下英明,正是如此,我觉得已经是个好时机了。”常有钱点头称是,“我们商会已经准备好了,只等殿下一声令下,便可以开始行动。”
朱雄英沉思片刻,然后说道:“好,既然天竺的棉花种植已经成熟,我们便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不过,行动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今咱们自己的棉花够不够用?!”
常有钱摇了摇头:“日常供给倒是够了,不过距离殿下您说的那个让咱大明百姓都不受冻这一点,还做不到。”
朱雄英手指在桌面上敲打了几下,沉声道:“那就再让他发展两年,我要不废一兵一卒,收了天竺!到时候让我大明百姓的冬天,都不受冻!”
朱雄英的计划是长远而深思熟虑的,他明白,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以应对可能的战事。
“这一场仗,可能两年时间,就能摧毁整个天竺。”
“殿下,这样真行吗?”常有钱有些担忧道。
“行与不行不就是尝试出来的,我都不急,你急啥。”朱雄英笑道“常有钱,你回去后,让人做好保密工作,后面我要它大食也在这吃一个瘪!”
“是,殿下,我这就去安排。”常有钱领命而去,心中对朱雄英的远见卓识感到敬佩。
朱雄英转而对徐妙机说:“妙机,你这边也要开始准备,一旦我们决定行动,商会要能迅速响应,确保物资的供应和分配。”
徐妙机点头表示明白:“雄英姑父,我会做好准备,商会的资源和人脉,都会为这个目标服务。”
朱雄英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有了徐妙机和常有钱的协助,他可以更加专注于朝政和军事上的事务,而商会的事务则可以放心地交给他们。
“妙机,你回去后,也要开始着手培养商会内部的管理人才,我们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来支撑商会的发展。”朱雄英嘱咐道。
“好的,姑父,我会亲自挑选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人,加以培养。”徐妙机认真地回答。
朱雄英站起身,目光远眺窗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知道,只要计划得当,大明的未来将会更加辉煌。
“妙机,你先回去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朱雄英转过身,对徐妙机说道。
徐妙机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开了商会大楼,心中对朱雄英的计划充满了信心。
朱雄英独自一人在商会大楼中踱步,思考着如何将大明的商业帝国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强大,商业的力量可不能小觑,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钱,那发展起来,也就简单不过了。
趴在窗子上,正好看到进城的姚广孝,朱雄英诧异了一瞬,连忙大喊:“道衍,这,上来!”
姚广孝听到呼唤,抬头望向朱雄英,脸上露出一丝惊讶,随即快步走上商会大楼。
“太孙殿下,属下回来的。”姚广孝恭敬道。
朱雄英微微一笑:“道衍,回来的正好,弄得怎么样?”
姚广孝指着身后背篓笑道:“所有水军的训练方法,都在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