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44)(1 / 2)

朱元璋大案 墨剑飘香 1372 字 2个月前

在明朝的初期,朱元璋刚刚登基,满心欢喜,但这份喜悦并不能掩盖后宫的暗流涌动与权力的争斗。大明朝的建立,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但也为阴暗的权谋斗争埋下了隐患。

正值盛夏,南京的大街小巷充满了阳光的热度,商贩们忙碌着,叫卖声此起彼伏,喧嚣而热闹。朱元璋坐在皇宫之内,面前摆放着一幅书法作品,怡然自得。在他心中,作为一名平民出身的皇帝,登基之路并不平坦,但如今的一切都是他亲手创造的。

然而,这样的平和并没有持续多久。几日后,宫中传来一阵紧急的鸣报,太监李景显得异常慌乱,匆匆走入御书房,面色苍白,神情恍惚。

“陛下,发生大事了!”李景声音颤抖,急忙跪倒在地。

朱元璋眉头微皱,心中隐隐不安。“何事如此惊慌?快来报告!”

“锦衣卫侦查到,最近有人在密谋反叛,计划刺杀陛下,参与者包括内侍和某些大臣!”

朱元璋大吃一惊,直觉心中一紧,反叛之事可谓不亚于天崩地裂。内心隐秘的恐惧瞬间泛滥而出,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你所说的可有凭证?”

李景急忙点头,随后颤声汇报道:“根据锦衣卫的侦查,有人在近日频繁接触外城的流亡者,谈论着‘夺权’和‘策反’,而其中一名大臣被怀疑参与其中,他就是太傅李时中。”

朱元璋心里一震,李时中是他所倚重的重臣,也是他最信任的顾问之一。他不相信李时中会背叛他,但顾虑的种子已然在心中生根发芽。

“传李时中来!”朱元璋沉声下令,心中暗想这一切是否真如李景所言。

不久后,李时中人到,面色凝重,浑身披着一层严肃的气息。他微微躬身,恭敬地道:“陛下,何事唤我?”

“你可知锦衣卫所言的流言?”朱元璋直视着他,眼神如炬,静静观察着李时中的神态变化。

李时中微微一愣,随即冷静归于平静,“陛下,我从未参与过任何阴谋,臣愿以此生明誓!”

朱元璋剖析着李时中微微颤抖的手指,还有那不断闪烁的眼神,心中浮起一丝不安。他抬手示意李时中平息,又额外询问:“李时中,几日前可曾见过可疑之人?”

李时中顿时慌乱,他无力解释,只能低声道:“臣……近来忙于朝政,未曾出入青楼酒肆,自然不曾交谈可疑之人。”

这一番话虽看似恭敬,但朱元璋的心底却生出阵阵疑虑。他感到一股浓厚的阴霾笼罩其心,预示着在一片表面的安宁之下,暗潮汹涌。

“李时中,你要明白,今日的大明,重在安邦定国,决定了父老乡亲的未来!”朱元璋顿时语气变得严厉,“若你真的没有参与,朕会还你清白。”

李时中面上虽不显,心中却早已翻江倒海。他想到若被查出,自己顷刻间失去权势,甚至小命不保,若隐若现的背叛阴影如同利箭对准他的心头。就在此时,李时中心中已然盘算,若他能将所有罪责推向他人,说不定能洗去自己的嫌疑。

“陛下,万万不可轻信他人。锦衣卫虽以专权着称,但风头归去的已经颇为昌盛,待臣深思,也许可以安内平外,除了定鳌巢之外,真正的敌人可能藏于周围!”李时中语带恳切,心中却暗自盘算着如何脱身。

朱元璋听此话语,脑海中闪过一丝明悟。也许李时中真是朝堂中冤屈之人,自己应当再详加考证,不可莽撞行事。

当朱元璋将他在心中重新审视一遍,确定李时中当下并无恶意,只是以往朝中往事的复杂关系所致,此事已蒙上了一层迷雾。等他想要更深入探究,耳边又传来了汇报声。

“陛下,故事有变,另一方面似乎已经发现了更大疑点!”李景急切进来,略显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