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11)(1 / 2)

朱元璋大案 墨剑飘香 1645 字 2个月前

朱元璋登基后的朝堂,风云变幻,宛如一颗震撼人心的巨浪,激起无数涟漪。而在这片波涛汹涌的水域中,隐藏着一桩震惊整个大明王朝的大案。故事从朱元璋接掌天下后的一个冬日开始,随着一封信的到来,一场权谋与阴谋交织的较量悄然拉开序幕。

日历翻到正月,北风呼啸,冷冽的空气透过宫墙传递,朱元璋坐在大殿上,眉头紧锁,手中把玩着一枚雕刻精致的玉璧。自他登基以来,朝中大小事务纷繁复杂,虽然他已具备皇帝之威,但仍有难以摆脱的阴霾笼罩在心头。

“陛下,何以如此忧心忡忡?”一旁的李景隆小心翼翼地问道,眼神中流露出不安,他身为朱元璋的亲信,已经习惯了这位皇帝的多疑与谨慎。

朱元璋抬起头,直视李景隆,眼中闪过一丝疲惫,“朕最近收到一封信,称辽东某位将领与南方的贼寇暗中勾结,意图谋反。”

“这等荒唐之事,必是别有用心之徒的谣言,何须放在心上?”李景隆摇头,语气中透出一丝不屑。他自认在朝中若无其事,但听闻这消息,心中也不免一凛。

“可这信的来源却让人无法忽视,是前朝的旧臣,曾在临阵脱逃之后,隐居于辽东。”朱元璋眼中有些阴霾,他稍微一停顿,又道:“若不查清楚,难以免去后患。”

李景隆心中咯噔一声,皇帝的多疑早已深入骨髓,似乎无时无刻不在紧盯着任何潜在的威胁。但他还是无法确定,这封信的真实性究竟如何。于是,他调整心态,决定陪伴皇帝一同探查这件事。

大明王朝,这个名叫“常德”的小城,在朝廷的目光下显得那么与世无争。信中提到的将领正是此地的一位镇守边疆的统领,名叫马明德,乃是妥妥的 fértil soil。在听闻信中内容后,朱元璋决定亲往调查一番。

趁着丰足的春光,朱元璋化装成一名游士,身旁只带着李景隆二人,下令兵士隐蔽于周围。两人随着小路,隐入常德城中。一路走来,朱元璋在心里思量着:马明德虽出身边军,但一向忠心耿耿,若非阴谋相逼,绝不会叛国。然而,若真有此事,必然会令大明基业震荡不堪。

他们来到米铺,暗中观察着马明德的举动。只见米铺老板一脸慌张,频频张望,而马明德则在一旁,与几个衣衫褴褛的贼寇低声交谈,神色神秘,尽管耳闻不详,却让人心生疑虑。

李景隆冷眼旁观,随即问朱元璋,“陛下,看来这将领果然有鬼,是否现在就动手抓住他?”

朱元璋心中犹豫,暗自分析着此事的利弊。若马明德真有贼寇之实,天下之事危矣;但若急于动手,反而使阴谋更加笼罩于黑暗之中。

“且待片刻。”朱元璋终于做出决定,继续潜伏观察。

夜幕降临,街道上的灯笼愈加隐晦。忽然,一声惊呼打破了夜的宁静,只见马明德与悄然隐去的贼寇急忙向后摆脱,眼中似乎闪烁着恐惧的光芒。

朱元璋与李景隆急步而上,喝道:“马明德,何以在此与贼寇私通?”

马明德显然没有料到会遭遇皇帝的突然出现,面色瞬间变得苍白,“陛下,您怎么会在此?”

他越是慌张,朱元璋心头的疑虑越加坚定,“你可愿意与我说说这些贼寇的来历?”

“他们只是一些流浪汉,偶尔向我乞讨,我并不知情。”马明德慌忙辩解,但眼中的慌乱却显而易见。

“若非有所隐瞒,何需如此惶恐,且查看你身边的东西。”李景隆低声命令,即刻上前,冲向马明德的怀中搜寻。

很快,李景隆从马明德所穿的衣裳中,掏出一封藏得极为隐秘的信件,信文墨迹尚显鲜艳:“如期而至,明主昏庸,群贼可成。”

朱元璋心头一震,原本怀疑只言片语的证据,瞬间变得无从抵赖。他将信件向马明德展开,厉声问道:“这是何意?”

可马明德脸上毫无辩解的余地,最终只能深吸一口气,微微颔首,像是将自己置身于无法逃避的绝境之中。

“我已无处可逃,陛下,只求让我说出真相。”他的声音颤抖,夹杂着一丝不安。

“你可知这信中所指的贼寇是谁?”朱元璋盯着他的双眼,语气中透露着权威。

“他们是南方的叛贼,意图利用我之名义发起叛乱,妄图来刺杀陛下。”马明德终于揭开了真相,片刻沉默后,似乎也不再犹豫,锁紧了眉头,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