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长治久安之道(2 / 2)

“民间藏龙卧虎,有很多能工巧匠。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为大唐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邬桃对前来拜访的工部尚书说道。

消息传开,立刻在民间引起了轰动。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铁匠,从小就对各种机械装置充满了好奇,他从邬桃的话语中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自己多年梦想实现的可能……

李明,一个在长安城郊外打铁为生的年轻人,从小就对各种机械装置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他家中的角落里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零件,那是他日复一日尝试、改进的成果。当“鼓励民间发明”的消息传到他耳中时,李明的心中燃起了一团熊熊烈火。他放下手中的铁锤,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敲响了工部的府门。

工部官员最初对这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并不在意,但当李明充满激情地讲解起他的发明,并进行演示时,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一架设计精巧的弩炮,与传统弩炮不同的是,它可以将弩箭发射到更远的距离,并且威力更大,精准度更高。

消息传到邬桃耳中,她立刻意识到这项发明的巨大价值。她亲自接见了李明,并鼓励他继续改进完善。在邬桃的支持下,李明得到了充足的资金和最好的工匠协助。他没日没夜地工作,不断改进弩炮的设计,终于,一架能够远距离攻击,威力巨大的新型弩炮诞生了。

新型弩炮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攻击力,也让胡不归和邬桃的改革计划迈进了一大步。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保守派官员对胡不归和邬桃的做法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这些改革措施违背了祖制,是在动摇国之根本。

“王爷,王妃,我等并非质疑你们的用心,只是这军队改革,自古以来都是慎之又慎之事。如今你们大刀阔斧地改革,置祖宗规矩于何地?万一出了什么乱子,谁又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在一次朝会上,一位老臣站出来,语气沉重地说道。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官员的共鸣,一时间,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胡不归和邬桃面对着这些质疑,心中也十分清楚,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但是,他们更明白,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大唐要想在未来的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作为支撑。### 第116章 壮志凌云

胡不归和邬桃并没被反对的声音所动摇,他们深知改革之路必将充满荆棘,但他们更明白,唯有破旧立新才能使大唐焕发新生。

“诸位大人所言,本王和王妃并非没有考虑过。”胡不归语气沉稳,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然,祖宗之法虽好,但并非一成不变。如今我大唐边境屡遭侵扰,兵力不济,装备落后,难道我们还要固步自封,坐视国土沦丧吗?”

邬桃接着说道:“李明研制的新型弩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这难道不是提升我军实力的有力证明吗?改革是为了让大唐更加强大,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是为了让大唐的旗帜永远飘扬!”

邬桃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在场的官员们无不为之动容。他们看到了胡不归和邬桃的决心,也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胡不归和邬桃顶住压力,雷厉风行地推行着他们的改革计划。他们建立了新的军事训练体系,引进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并大力提拔有才能的年轻将领。

在他们的努力下,大唐的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士兵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新型武器的列装更是让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边境上的战报传来,捷报频传,曾经肆虐的敌寇被一一击溃,大唐的边境再次恢复了平静。

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那些曾经质疑的声音也渐渐平息下来。朝堂上,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支持胡不归和邬桃,他们看到了大唐中兴的希望。

然而,就在改革计划初见成效之时,一封匿名信再次出现在胡不归的案头。信中只有短短几句话:“小心丞相,他并非真心拥护改革,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下,切记,切记!”

胡不归握着信纸,眉头紧锁。他知道,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必然会招致他们的嫉恨。但这封信中透露出的信息,却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安。丞相位高权重,是朝中的元老,他真的会暗中策划针对自己的阴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