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九章 这个东西太可怕了!(1 / 2)

刘洪磊的话说的有些大,让几位老师都感觉有些不可信。

一千亿,和整个国家的反导体系花费相比,实在太少太少。

杯水车薪,都不足以形容。

面对几位老师不信任的眼神,刘洪磊面带激动的解释道,“要考虑离子炮的打击范围!”

“离子炮对于1000公里高度内,速度不超过10马赫的导弹,打击准确率都是很高的。”

“如果把离子团路径距离提升到2000公里,打击精准度会降低,但对于10马赫下的导弹,25以上的命中率还是有的。”

“所以,一台离子炮有效辐射半径最低也超过一千公里,如果是在东港安装离子炮,就能有效辐射整个东部沿海。”

三位老师认真听着,眼睛也不由得越来越亮。

离子炮的造价低、发射成本成本低,性能却非常高,辐射直径可达3000公里。

从海南到首都也不过才3000公里,换句话说,一个中心城市安装了离子炮可以覆盖一整片国土,采用科学的规划就可以增加多个离子炮的叠加覆盖范围。

其最重要的还是离子炮的防卫覆盖范围足够大。

如果是布局整个国家的防御体系,肯定不是一下子就建几百上千座,而是分批量来制造布局,也会以此配合现有的防御体系。

比如,一年建造几十、上百座离子炮,慢慢的就能拥有更精密的防御体系。

一旦拥有几百、上千座,甚至更多的离子炮,即便是应对中、远程导弹的覆盖打击,依旧可以有效摧毁所有的来袭目标。

这样的防卫体系,不说能保证绝对安全,但也能用‘非常严密’来形容了,可以说足以应对任何的战争需求。

实际上,几位老师最看重的还是应对洲际导弹的能力。

如果只是中程导弹,现有的军事体系就有很多应对手段,沿海地区的布局比较严密,对手甚至很难以中程导弹来突破防御。

赵老师还是点评一句,“一千亿还是有些少了,没有算上辅助系统,就只是离子炮而已。”

他说的辅助系统,自然包括雷达、卫星等设施。

离子炮对于雷达卫星非常的依赖,目标必须定位十分精准。

如果要布局更多的离子炮,肯定需要升级雷达卫星体系,花费上就很难说了,增加一倍以上也是简简单单。

当然,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样一来就有了安全保障,离子炮,很好啊!”王老师带着感慨给了个肯定的评价。

三位老师到来不只是参观考察一下。

刘洪磊还准备了‘特别’的节目,也就是继续对目标卫星进行打击,因为已经申请了跟踪卫星,成功打到目标卫星,就能拍摄到清晰的照片,甚至是视频影像。

离子炮试射实验,两个多小时才会进行一次。

几位老师也没有在控制间等待,而是去参观实验室、设备间,并对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

张硕全程陪同一起参观实验基地,他和佟智国一起介绍了‘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

王老师听了技术信息以后,疑惑的问了句,“这个技术,能把大原子变成小原子,岂不是说……能制造黄金?”

“理论上是可以的。”

张硕笑道,“我记得上次首都,有个教授也这么说,但实际上,制造的非常稀少,这主要是因为低反应强度下,大原子只会分裂出中子,正常受到的影响很小。”

“除非在特定情况下,反应不会充分进行,反而会制造出很多的物质,氢气是主要成分,也会出现氦,因为是高温环境,还会出现很多复杂的化学物质。”

“看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烟雾,其中有很多有毒气体,尤其反应沾染到塑料之类的高分子材料,产生的气体就会更多。”

“在这一项技术上,我们还没有进行深入、解析式的研究,制造黄金……也许未来能实现吧。”

张硕说着也有些期待。

‘原子核核力拆分’,牵扯到原子核的变化。

如果是做深入性的研究,可研究的方向有很多,而研究从初始到现在,就被当做了武器技术以及能源技术。

前者,也就是离子炮。

后者,则是吴晓东带队研究能源技术。

“也许可以让吴晓东团队,多研究一下,以单元素为反应物质,在恒定的真空环境下,充分反应会产生什么物质……”

这些需要非常精密的实验,因为中途会产生高温,需要对于反应进行稳定控制,实验需求自然会非常的高。

在谈了一下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以后,几位老师又关心了一下张硕做的研究。

张硕用几个字来形容,“核聚变发电。”

“核聚变发电?不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人造太阳项目的研究内容?”王老师顿时有些惊讶。

“不是。”

张硕立刻摇头否定,“可控核聚变只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实际上,我是希望能研究出一种以核聚变来支持直接发电技术。”

“详细说说。”

“我正在研究电磁力和强力的关联,核聚变过程中,拥有持续的‘强力场’,这样说会不准确,可以用强力环境来形容。”

“按照我的理论来说,强力能够和电磁力进行相互转化,所以,稳定核聚变达到一个恒定值,就可以直接制造出电磁力,也就是电力。”

几位老师,再包括佟智国都听的有点发懵。

这并不是听不懂,而是说内容实在是有些离奇。

核聚变,直接发电?

人造太阳项目的终极目标,也只是稳定控制核聚变,再到核聚变反应炉产生电力,技术没有提升的情况下,还是要靠烧开水来发电。

核聚变直接发电,就实在有些离奇了。

王老师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所以这项研究的基础就是稳定控制核聚变,对吧?”

“对。”

张硕点头道。

“这个条件都很难达成吧?”赵老师插了一句。

李老师忽然笑道,“这个我倒是知道,是核物理所那边说的,张硕教授改造了核物理所的核聚变装置,让装置的性能有了飞跃式提升。”

“好像是说对内部进行了改造,人造太阳项目都希望能引进这项技术,据说就能够让他们的装置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有了这个提升以后,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时间就能大大缩短。”

“这也是很大的突破吧!”

李老师说完赞叹的看向了张硕,张硕的反应有些出乎意料,他摇了摇头,说道,“这个和我的研究没关系。”

“啊?”

几个人都看了过去。

张硕继续摇头道,“实际上,那个研究是没有办法,核物理所的设备太差了,连稳定控制十秒都达不到,而我的研究需要利用他们的设备测定强力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