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古文解析: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2 / 2)

黄帝说:我并不是圣人那样容易理解的人,世间都说真正的数目能开启人的思维,我现在所询问的正是真正的数目,希望能解除我的疑惑,还不足以进行深入的论述。但我希望先生能详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我理解其中的含义,请将这些藏在金匮中,我不敢再让它们泄露出去。

岐伯再次叩头后起身说:我来为你详细说明吧。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而疼痛,治疗时应取天突穴、第十椎以及上脘穴儿上脘穴就是胃脘,下脘穴就是关元。背部和胸部的邪气与阴阳左右相关。像这样的病,前后疼痛滞涩,胸胁疼痛而呼吸不畅、不能平卧,上气喘息、偏侧疼痛,脉象满起,斜出于尻脉,联络胸胁,贯穿膈膜,向上到达肩部,加上天突穴,斜向下到达肩部,交会于第十椎下。五脏的俞穴有五十个,六腑的俞穴有七十二个,热病的俞穴有五十九个,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个,头上有五行,每行有五个穴,五五共有二十五个穴,面部中央两旁各有五个穴,总共十个穴,大椎两旁各有一个穴,总共两个穴,瞳子髎、浮白各有两个穴,两颧骨下各有一个穴,犊鼻有两个穴,耳中多所闻有两个穴,眉本有两个穴,完骨有两个穴,头顶中央有一个穴,枕骨有两个穴,上关有两个穴,大迎有两个穴,下关有两个穴,天柱有两个穴,巨虚上下廉有四个穴,曲牙有两个穴,天突有一个穴,天府有两个穴,天牖有两个穴,扶突有两个穴,天窗有两个穴,肩解有两个穴,关元有一个穴,委阳有两个穴,肩贞有一个穴,喑门有一个穴,齐有一个穴,胸俞有十二个穴,背俞有两个穴,膺俞有十二个穴,分肉之间有两个穴,踝上有两个横穴,阴阳跷脉有四个穴,水病的俞穴在各个分肉之间,热病的俞穴在气穴,寒热病的俞穴在两骸厌中各有一个穴,大禁有二十五个,在天府下五寸处,总共有三百六十五个穴,这就是针刺的所经之处。

黄帝说:我已经知道了气穴的位置和针刺的处所,还想听听孙络和溪谷是否也有相应的关系呢?

岐伯说:孙络的三百六十五个会合处,也与一年的天数相应,用来溢泄邪气,通行营卫。如果营卫稽留,卫气散失,营血满溢,就会导致气血衰竭,凝结而发热,在内则出现少气。要迅速用泻法,以通行营卫,见到邪气就泻,不必问其会合之处。

黄帝说:好。

黄帝又问:想听你讲讲溪谷的会合之处。t

岐伯说:肌肉的大会合处称为谷,肌肉的小会合处称为溪,肌肉分间的会合处,就是溪谷的会合处,用来通行营卫,会合大气。如果邪气满溢,气血壅塞,就会导致脉象发热,肌肉败坏,营卫不能运行,必将形成脓肿,向内销蚀骨髓,向外破溃大的关节,停留在骨节之间,必将导致败坏。如果寒邪积聚停留,营卫不能安居,就会出现肌肉卷曲,筋骨拘挛,肋肘不能伸展,在内形成骨痹,在外表现为麻木不仁,这叫做不足之症,是大寒停留在溪谷所致。溪谷的三百六十五个会合处,也与一年的天数相应。那些小的痹症和邪气的泛滥,沿着经脉往来,用微针所能触及的,与一般的方法相同。

黄帝于是让左右的人退下,然后起身再拜说:今天你让我茅塞顿开,解除了疑惑,我要把这些藏在金匮中,不敢再让它们泄露出去,我要把它们藏在金兰之室,题名为“气穴所在”。

岐伯说:孙络中别出的经脉,如果血盛而应当泻的,也有三百六十五条脉,并注入络脉,再传注到十二络脉中,并非只有十四络脉,在内部能够泻出邪气的有十条经脉。

二、